現在快到年底,通關還未有期,而此時還有人建議政府考慮先與國際通關。該建議的實質是效法歐美等地「與疫共存」,這既不是香港主流民意,也不切實際。新社聯今日(28日)發起網絡請願行動,來自北區的區議員高維基及新社聯理事曾興隆、藍偉良,社區幹事胡景鵬等籲政府認清最大民意,消除雜念,集中精力解決市民最迫切的與內地通關的需求,加入內循環,促經濟恢復,促民生發展。
英國、新加坡是較早明確提出「與病毒共存」的國家,標榜提高疫苗接種率,放開各種防疫限制措施。但是,高維基留意到這兩國疫情很快就大幅反彈,醫療資源驟然緊張,越來越多確診新冠肺炎的人進不了醫院,進一步帶來更大的社會問題。新加坡自8月份實施與疫共存後,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前日更接近4000人。2個月內, 逾9萬人確診,超過過去1年確診的總和,收治難題讓當局再次收緊防疫政策,儘管如此,新加坡仍被視作疫情風險最高的國家之一。
藍偉良相信目前疫苗接種還不足七成的香港是不願成為高風險地區的。與國際通關不會讓香港變更好,只會讓香港變更糟,增加香港輸入性風險,增大市民被輸入性病例感染的機會,讓本就壓力很大的管治團隊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走彎路。他認為只有防疫政策對接內地要求,實現與內地通關才會令到香港的疫情更可控。與內地逐步恢復往來,通關、通行、通航、通商,經濟民生才會活起來,香港再出發也更有希望。
曾興隆就指出與內地通關是香港天然的民意。香港就在大灣區都市圈,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是中國籍,內地是港人的故鄉,探親需求最強烈;內地也是港商的投資地,打理生意,恢復經貿最需要通關;內地還是香港年青人大展拳腳,實現理想的熱土,大量的學習機會,豐富的實踐機遇,優厚的政策福利都為青年人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通關又何談真正融入呢?還請政府認清與內地通關的最大民意,看到全球發展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最大機遇在內地。
胡景鵬認為如果為了少數人的利益,犧牲香港大多數市民的安全與健康,或者有其它的政治圖謀,要「與病毒共存」,都是不得人心的,是絕對得不到民意支持的。香港需要的是在短時間內集中精力「清零」,早日實現與內地通關,這才是主流民意的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