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生活,除了上車(買樓)難,上樓(住公屋)也很不容易。據統計,市民申請公屋輪候時間攀升至5.8年,創22年來最高。鳳凰衛視香港台最新一集《告別劏房大辯論》節目,廣邀嘉賓,探討政府重推每年「八萬五」建屋計劃,協助市民提早上樓的可能性。有青年組織代表指,樓價太貴根本負擔不起,贊成重推「八萬五」,但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卻指,這個目標現階段很難實現。
說到「八萬五」這個數字,好多香港人都不陌生,這是1997年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的一項政策,建議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85,000個,希望可以幫到全港七成家庭自置居所,以及輪候公屋時間縮短至3年,但計劃最終因種種原因告吹。時至今日,要改善房屋問題,重推「八萬五」是否可行?
全國青聯港區特邀委員陳浩庭表示贊成:「上樓機會渺茫,上車更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現在樓價高企等種種原因,所以我覺得不論八萬五、十萬五、十幾萬五都好,我們年青人或者香港市民,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則認為:「現階段政府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是每年四萬三千多個單位,但都無法達標。長遠要達到八萬五(建屋單位)的話,是一個相當遙遠的目標。」
本身是專業測量師的民主思路社區幹事姚潔凝指,市民輪候公屋時間遙遙無期,除了因為土地不足,規劃時間過長也拖慢了建屋進度。「最大問題在於,當我們去規劃興建公共房屋的地皮,要起碼超過五年,只做規劃而已,還未計算興建工程的三至五年,光是蓋一棟公共房屋,就要超過十年了。」
身為工程師的西貢區區議員方國珊表示,「不覺得建築業界速度慢,慢是慢在政府政策問題,我也認同從測量角度來看,從規劃、申請、收地、行政,每一個相關部門的討論就要傳閱幾年,每位負責人都不同枱開會,陳帆局長頭髮越來越稀疏,真的很慘。」
青研香港發言人周元谷說:「今天已經進入新時代,愛國者治港代表甚麼呢?就是能幹的人,廉能政治。政府官員要有魄力,在規劃等各方面要前瞻性,我覺得關鍵在於,一定要在精簡開發土地及規劃方面多做些工作。」
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教授邱勇亦認為,當局必須精簡房屋政策部門的架構,並成立新部門,主要為基層人士服務,為他們提供可負擔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