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漸漸變黃,是因為秋天到了;人心慢慢變冷,是因為信任沒了。
信任,是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和感情的紐帶,是架設一顆人心通往另一顆人心的橋樑。
蘇格蘭作家喬治·麥克唐納說:「信任是比愛更好的讚美。」所有堅固牢靠的人際關係,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讓關係永固,友誼長存。
信任,不是空洞的承諾,不是虛情的讚美,不是狐疑的交託,而是發自肺腑的愛敬,源於本心的信賴。
春秋時齊國人管仲和鮑叔牙,少年時就是好朋友。鮑叔牙很賞識管仲的德行和才學,對管仲非常信任。兩人曾經一起做生意,分利的時候,管仲總會多拿一些,鮑叔牙從不說他貪心,而是知道管仲家裏貧困;管仲曾經幫鮑叔牙處理事情,卻讓事情更糟糕,鮑叔牙不認為他無能,而是知道事情總有不順利的時候;管仲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罷官,鮑叔牙不認為他沒有才幹,而是知道管仲沒有遇到好時運;管仲曾經三次上戰場,三次逃走,鮑叔牙不認為他膽怯,而是知道他家中有老母要侍奉;管仲輔佐公子篡奪王位失敗,同僚召忽以身殉主,管仲在牢中忍辱茍活,鮑叔牙不認為他不知羞恥,而是知道管仲的志向是要名顯天下,一展所長。
鮑叔牙向齊桓公保薦大牢裏的管仲。管仲被任用為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都是管仲的謀略。
鮑叔牙對管仲如此了解,如此信任,所以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後人將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深厚友情稱為「管鮑之交」。這一成語也被用來形容朋友之間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關係。
東漢末年,劉備、關公、張飛在涿郡桃園結義,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從此三人義同生死,不離不棄。
建安五年,曹操起二十萬大軍,分兵五路攻打徐州。劉關張三人失散,劉備投奔袁紹,關公因受託保護劉備妻小,無奈土山約三事,被困曹營,張飛投往芒碭山。官渡之戰,關公斬顏良誅文醜,被曹操派往汝南,從孫乾、龔都處方知劉備下落,此時南陽陳震帶來劉備書信。關公於是掛印封金,作書辭曹,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
關公「義不負心,忠不顧死」,忠於劉備,忠於桃園結義之情的高尚人格,歷來被中華兒女視為最值得信任的道德楷模、忠義典範。
1927年11月,毛澤東率部進軍井岡山時,張子清的第三營走散,有人認為張部可能叛變投敵了。毛澤東說,三國時候的關公,也曾與劉備失去聯繫。曹操為了收買利用他,費了多少心機!可是,關公一得到劉備的消息,立即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成為千古美談。
不到一個月,毛澤東的這番話就得到了驗證。在一場戰鬥的危急之際,張子清突然趕到,投入戰鬥,擊潰了敵人,回歸組織。
毛澤東以關公掛印封金回歸劉備的故事,來體現毛澤東對戰友的信任,說明關公的忠義精神在任何歷史時期都是贏得他人和組織信任最重要的基石。
信任感的建立,是一種雙向互動的結果。信任他人,是出於對對方的愛敬;被人信任,是源自個人人格品質被他人認可。
能夠找到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是一種福分,也是一種安樂;能夠被他人信任,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榮耀。
信任是比愛慕更值得珍惜的一份情感。信任與被信任強求不來,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任或不信任的權力。當義無反顧地信任他人時,要懂得珍惜這份真情;當眾星捧月地被人信任時,要懂得珍惜這份愛敬。
失去信任易,建立信任難。金錢失去了,可以再賺回來;信任失去了,就很難再回得來。
一個人一生總會經歷很多危機,在這些危機中,最難度過的就是信任危機。當一個人、一個社會,不幸置身於信任缺失的環境中時,那才是真正噩夢的開始。
要贏得他人的信任,建立穩固的相互信任關係,就要從做人最基本的忠義誠信開始。人有忠義,才能贏得尊重;人有誠信,才能贏得信任。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