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18日宣布擴大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安排。市民若已完成接種兩劑科興疫苗,而第二劑接種已逾6個月,不論是否屬優先組別,均可於下周二開始預約接種第三劑疫苗;連同最近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建議調低接種年齡,容許3至17歲人士打科興、5至11歲人士打復必泰,香港抗疫戰算是踏入了一個新階段。疫苗是抗疫的最強武器,全面補打第三針,以及盡量增加打第一針的人數,做到應打盡打,對保障市民健康當然是百利而無一害,為己為人為社會,大家應積極配合參與。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新冠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消減。例如養和醫院月初發表研究指,在接種科興和復必泰疫苗後,兩者在人體內的抗體及替代中和抗體水平在3個月後大幅下跌,當中以科興跌幅更為明顯。另外,據科興引述智利的研究顯示,當地470萬已接種兩劑疫苗人士中,約14萬人接種第三劑後保護效果由56%大幅提升至80%。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港府上周宣布為特定人士施打第三針後迅速擴大安排,無疑是合適及有需要的。
事實上,為民眾打加強針已經是大勢所趨:中國內地、以色列、阿聯酋、英國、德國、法國、土耳其、泰國、印尼、新加坡、韓國等都陸續開始施打第三針,就連一直擔心疫苗分配不均的世界衛生組織也改變初衷,建議「補針」。目前多國疫情依舊嚴峻,變種病毒流行,香港仍面臨外防輸入的不小挑戰,政府在作出施打第三針的決策上算是落後形勢,但此時急起直追實屬可取。
截至11月18日,香港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口仍不足七成,遠低於新加坡的八成多。可惜的是,在本港合資格接種人士當中,有些人不管怎樣都拒絕配合,發生「有針無人打」的窘局,因此政府有必要讓那些新標準下合資格、願意合作的人接種。較早前,當局已批准將可接種復必泰年齡調低至12至17歲,這有助增加打第一針的人口,如今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作出進一步調低接種年齡的建議,相信有助「谷針」,為抗疫工作帶來積極作用。
全面補打第三針和普及第一針是一記「組合拳」,既加強對已接種人士的保護,又將疫苗覆蓋率盡可能提高,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有賺無賠,對市民一直期待的內地和香港恢復通關也有促進作用。當然,施展「組合拳」並不意味着萬事大吉,歐美和新加坡經驗證明,即使有超過八成接種率和補打第三針,開放邊境後仍會出現疫情爆發,但起碼有助大幅降低醫療系統負荷和死亡率。
自去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大家過着戴口罩、限聚令一再延長、無法外遊的生活,每個人都盼望日子盡快復常。而由推動打針到打第三針,再到降低可接種疫苗人士年齡,均是朝着這個目標進發。香港是幸運的,因為我們不需面對疫苗供應不足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相信科學,依專家意見辦事。只要政府與社會各界繼續加強動員力度,踴躍打第一針及第三針,人人能打盡打,一鼓作氣構築免疫屏障,必能更好護己護人,引領香港早日戰勝疫情。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