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點,吳可君家在開一場家庭音樂會。6歲的女兒童童用豎笛吹著《歡樂頌》,兒子辰辰坐在外公腿上,吳可君彎腰把著辰辰的小手敲擊玩具鍵盤。
爸爸去哪了?原來他在手機屏幕里,正通過視頻電話看着這溫馨的一幕。他叫鄧小敏,金華市中醫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也是中國(浙江)第27批援馬里醫療隊隊員。此時是馬里時間下午1點,鄧小敏身在距家1.6萬多公里的馬里首都巴馬科。
辰辰很快就滿一周歲了。鄧小敏離家時,辰辰還在妻子的肚子裏,馬里的新冠疫情正處於暴發期。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他踏上援非之路,心中萬般不舍,腳下義無反顧。
儘管對馬里的疫情、政局、生活和工作條件已有心理準備,援非期間的考驗和感動還是比出發前想像的多很多。畢竟,疫情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家庭的變故也是鄧小敏始料未及的。
家人和鄧小敏視頻通話
萬里逆行 命運與共
鄧小敏所在的馬里醫院是當地抗疫衝鋒在前的三家醫院之一。他和隊友抵達時,馬里新冠疫情再呈暴發態勢,至今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醫療隊新冠專家組多次組織中馬互聯的探討,並堅守在馬里醫院新冠診療第一線。
儘管醫療隊開展了新冠疫情防控的宣傳和培訓,當地民眾還是缺乏戴口罩的意識,醫院裏幾乎看不到主動戴口罩的患者。這意味着鄧小敏和隊友的風險很高。為此,他們每天從駐地登車前都要穿好防護服,直到結束工作返回駐地才能脫下來。當地氣溫最高可達50℃,又悶又熱,上廁所不方便,手機也得裝在密封套里。「就當天天洗桑拿啦。前兩天科室里有馬里同事對我說,相處了一年多還不知道我的『真面目』,因為一直穿着防護服嘛。」 鄧小敏始終樂觀。
不過,來看病的孩子看到穿防護服的醫生,並不覺得有趣。面對哭鬧著不敢做B超的患兒,鄧小敏想了個辦法——趁着休假買來餅乾和糖果,獎勵給接受檢查的小患者。後來,在他的B超室,哭著進來的孩子都是笑著出去的,檢查的時間也比平時多出一大截。「沒關係,大不了加個班。看着他們,就會想起我的孩子……」鄧小敏說,孩子們對他說「Merci(謝謝)」的時候,他心裏既溫暖又篤定,「在病毒面前,我們的命運早已連在一起。我能做的有限,但是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對得起身上這件印著國旗的工作服」。
中國(浙江)第27批援馬里醫療隊啟程
(採訪對象供圖)
授之以魚 授之以漁!
鄧小敏是馬里醫院唯一的B超專科醫生。院裏只有一台B超機,還老出故障。有時正做著檢查,機器卻壞了,鄧小敏就自己動手維修。
朱丹傑是中國(浙江)第27批援馬里醫療隊隊長、浙江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他對鄧小敏的評價是「認真負責」。「鄧醫生腳後跟跟腱處曾受傷流膿,由於馬里自然環境和醫療條件不理想,傷口一個多月後才結痂癒合。他一瘸一拐地堅持上班,到馬里後從未請過一天假。」
在馬里,鄧小敏常碰到病情延誤的患者。有的病人來看了一次病,病痛暫緩後就不再覆診,看到一些先天性畸形的孩子,鄧小敏心裏更是難過:「挺着急的,很想為提高這裏的醫療水平出把力。」鄧小敏在檢查時,常考慮其他併發症的可能,索性就一併篩查了,「因為我不確定他以後還會不會再來。」
一到馬里,鄧小敏就帶了3個當地的醫學系實習生。後來,又有一些來進修的醫生也拜他為師。鄧小敏工作時,狹小的B超室里常圍著七八名馬里醫生,這裏也成了馬里醫院最熱鬧的科室之一。下班後,鄧小敏常主動「加課」,手把手地傳授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分享工作心得和診療體會。
當地超聲科學科基礎薄弱,再加上語言障礙,學生聽不懂時,他會不厭其煩地講解。學生們很喜歡這位中國老師,稱他為「紳士醫生」。
常有學生帶着家裏自產的水果、雞蛋送給鄧小敏,他也成了院裏收到禮物最多的醫生之一。前不久,實習生KONATE忽然問他:「老師,你還要在這裏待多久?」得知鄧小敏還有不到半年就要回國,KONATE反覆念叨著一句話:「這麼快就要走了嗎?」
「有時候覺得18個月的時間太長,很想念家鄉和家人。真的,只有出來了,才知道祖國有多好。」但是進入工作狀態後,鄧小敏恰好相反,「總想多看幾個病人,想把學生的技術再拎一拎。18個月太匆忙,感覺還有很多東西沒教給他們……」
值得欣慰的是,鄧小敏已經帶出了一批能進行常見病B超診斷的馬里徒弟。
(採訪對象供圖)
國雖有界 大愛無疆
鄧小敏所在的醫療隊抵達馬里後,當地政局持續動盪。他常安慰家人:「放心,我們有雙重保護。第一我們是中國人,第二我們是醫生。」
每次外出,鄧小敏都能明顯感覺到當地人的友善。有人衝著醫療隊揮手,豎大拇指,還有人用中文大喊「中國」「謝謝」。從1968年浙江省向馬里共和國派出第一批醫療隊至今,當地從未發生過中國醫生遇襲的事件。
在馬里期間,「國事」與「家事」都讓鄧小敏刻骨銘心。在他和隊友治癒馬里病患的同時,他牽掛的小家也不斷得到來自海內外的關心和幫助。
2020年12月25日,辰辰在金華市中醫醫院降生。為了讓萬里之外的孩子他爸減少遺憾,醫院領導和同事幫助吳可君做好了分娩的準備,還特意進入產房,全程陪護並拍下了辰辰呱呱墜地的視頻,第一時間發送給鄧小敏。當天下午,恰逢國家衛健委、省衛健委和浙江省援馬里、中非、納米比亞三地的援非醫療隊進行視頻會議,省衛健委對外合作處陳正方處長專門向鄧小敏表示了祝賀。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悅之中時,辰辰卻被診斷出罕見病。
(採訪對象供圖)
10月1日,醫療隊在駐地舉行升旗儀式
得知鄧小敏因為擔心兒子的病情整晚整晚睡不著覺,朱丹傑有些意外:「鄧醫生工作一直認真而耐心,經常主動到診室和相關科室參加會診。沒想到他家裏出了這麼大的事。」
朱丹傑專門致電省衛健委說明情況,並發郵件向國內外多位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諮詢。省衛健委很重視,儘可能地給辰辰就醫提供便利。美國紐約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多位醫學博士、教授第一時間回覆郵件,給出治療建議。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趙建波主任聽朱丹傑介紹了辰辰的情況,也很快給出了專業建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兩位主任高峰和袁哲鋒積極幫助辰辰入院治療,還加了吳可君微信,告訴她有疑問或者孩子有症狀時,可以隨時聯繫。正是因為他們的熱心幫助,辰辰第二次發病時才得以及時就醫。
一年來,鄧小敏和吳可君的感恩名單越列越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眼科陸斌主任,省腫瘤醫院麻醉科許宏亮主任,金華市中心醫院斯萍安護士長、黃宏偉主任,金華市婦保院於輝蘭醫生、朱玲醫生……在鄧小敏工作的金華市中醫醫院,夫妻倆要感謝的人就更多了。醫療隊其他隊員的家屬也一直關心辰辰的情況,給予吳可君情感支持。還有童童同學的家長,得知吳可君帶着辰辰看病,主動攬下了接送童童的任務。
「我們的幸福,來自祖國給的安全感,來自醫院的保障支持,來自領導和同事無微不至的關懷,來自親朋好友隨叫隨到的情誼,來自每一位無私關愛著我們的人。」丈夫去馬里後,吳可君不定期地記錄生活,記下幫助過他們一家的好心人。
「作為中國醫生,祖國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感謝大家的幫助,讓我少了後顧之憂。」鄧小敏覺得,最好的回報就是在馬里安心工作,踐行「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精神。
今年是中國向馬里派遣醫療隊53周年,也是中國政府援建的馬里醫院落成10周年。浙江省已先後向馬里派出27批醫療隊,共計872人次。
駐地宿舍窗外,天很藍,雲很白,成片的棕櫚樹上方,鮮艷的五星紅旗正迎風飄揚。(陳麗媛 孫媛媛 李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