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第三屆(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以下簡稱「灣高賽」)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頒獎大會,表彰在決賽中獲得金獎和優秀獎的35個專利項目。
其中,澳門科技大學「一種新型內源性緩釋硫化氫供體的研究」獲得初創組金獎,香港科技大學團隊「集成一體化可見光通信系統」、香港浸會大學團隊「納米藍寶石防刮傷保護膜技術」項目獲得優秀獎。
入圍50強項目資產評估值達32.9億元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由廣東省知識產權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知識產權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佛山市人民政府主辦,佛山市知識產權局、華發集團旗下橫琴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承辦。
灣高賽目前已舉行三屆,本屆大賽以「匯聚高價值專利,築夢大灣區未來」為主題,在發明初創組、發明成長組的基礎上,新增外觀設計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組,進一步擴大了參賽項目範圍。同時,大幅度增加金獎數量,金獎、優秀獎金總額增加至400萬元。
據悉,本屆大賽共徵集內地包括港澳地區有效報名項目902個,同比增長45%,項目聚焦大灣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從地域分布看,參賽項目65.3%為廣東省內項目;32.4%來自北京、上海、浙江、遼寧、雲南等;港澳項目佔2.3%。從參賽主體類型看,分組百強項目主體81%為企業,13%為高校與科研機構,6%為個人。
記者了解到,902個報名項目中,發明初創組553個,發明成長組233個,外觀設計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組116個。本屆大賽項目市場前景廣闊,入圍五十強項目資產評估值達32.9億元,其中,初創組總估值4.4億元、成長組總估值19.6億元、設計組總估值8.9億元。單個項目估值最高達1.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賽還分析了本屆灣高賽獲獎項目的專利布局情況,對獲獎項目的落地與轉化提供經驗借鑑,舉行了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啟動儀式。
粵港澳聯動 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記者梳理到,大賽共有21個參賽項目來自港澳,其中6個項目獲得最終獎項,其中,澳門科技大學「一種新型內源性緩釋硫化氫供體的研究」獲得初創組金獎,香港科技大學團隊「集成一體化可見光通信系統」、香港浸會大學團隊「納米藍寶石防刮傷保護膜技術」項目獲得優秀獎。
在「一種新型內源性緩釋硫化氫供體的研究」中,澳門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發現,相比於全球傳統使用MTX(甲氨蝶呤)進行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硫化氫治療方式具有更高的新穎性、穩定性和可行性。
香港科技大學晶片研究中心主任俞捷團隊開發出「數字可見光+藍牙+行人航位推算」這一技術路線,大大增加了編碼數量,能提高相機接收靈敏度,並支持90%以上的智能手機,項目填補了中國光電互聯與可見光通訊領域的技術空白。
香港浸會大學的「納米藍寶石防刮傷保護膜技術」項目,以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藍寶石薄膜鍍層技術」名為「鐵甲玻璃 (ArmoGlass)」,其產品「藍寶石薄膜」 比普通人的頭髮薄 70 倍,擁有超硬屬性、堅韌、重量輕、低成本和容易加工等優點。本項目的藍寶石薄膜鍍層將為全球電子設備帶來一個革命性的突破,能普及至所有電子設備的玻璃面板,由此將頂尖的科研技術轉化至日常層面,以改善人類生活質量。「鐵甲玻璃 」將有機會搶佔目前佔據市場壟斷地位的國外產品的流動裝置高端市場,並在中端市場於其他產品形成協同效應,擴大觸控保護玻璃市場的份額。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知識產權署助理署長潘敏嫻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創科發展,除了研究加快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建造工程外,長遠還會把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整合為新田科技城,聯同深港科創合作區,匯聚海內外人才,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特區政府將會繼續完善關於知識產權的法例,在專利方面,特區政府在2019年12月推出了「原授專利」制度,知識產權署會提升對專利申請的實質審查能力,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原授專利」制度。同時,提升私營企業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是建設香港成為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關鍵,知識產權署將會優化以及舉辦更多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的培訓課程,以協助中小企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和商品化的人力資源。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局長麥教猛也表示,近年來,廣東省積極推進高質量知識產權培育,2021年1月-11月,廣東各項重要知識產權指標持續領先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9.5萬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3.3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3萬件,均位居全國首位,充分體現了廣東「高質量知識產權」特別是「高價值專利」在支撐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未來,將進一步攜手港澳,全面深化三地知識產權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據了解,2022年第四屆灣高賽將繼續在佛山舉辦,持續面向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創新主體徵集優秀專利項目。(記者 徐紅 通訊員 粵市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