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加劇之際,有人擔心處於「風眼位」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會有所動搖。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不相信中美將會「脫鈎」,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沒有因中美角力而改變。他又提到,未來10年,香港應聚焦綠色金融。
「香港是因為中國的崛起,才得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陳家強指,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功能,最主要是服務內地市場,「相比1980年代香港只是服務英國的銀行業;踏入1990年代,因為內地企業陸續來港上市,香港才晉身金融中心。」他認為,香港服務內地之餘,也可擔當海外投資進入內地的中介人角色,「這是其他金融中心,如新加坡、東京,以及倫敦不能替代的。」
自2014年落實「滬港通」以來,市場有聲音指,香港與內地日漸靠近,香港漸漸失去獨特地位,陳家強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回應稱,香港並沒有因為「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開通,而失去了國際化的特色。
互聯互通不應集中在個人層面
談到未來會否有更多的「互聯互通」,陳家強指,若「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通」得以落實「當然是好」,但認為未來的「互聯互通」,包括在深化「理財通」和將來有可能落實的「保險通」,不應只集中在個人層面。
陳家強特別提到,未來10年,香港應該聚焦從事綠色金融,內地目前是全球碳排放較高的國家,在內地「減碳」的過程中必然會透過金融手段解決,香港可從中發揮作用。他認為,香港需要培訓大量綠色金融人才,包括熟悉碳排放政策和標準的人才。
至於中美角力方面,陳家強相信,中美摩擦將維持較長時期,對華強硬已成美國朝野共識。但他認為,與前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同,拜登期望與中國維持較為正常的貿易關係,因而相信拜登不會加深特朗普與華對抗的方式,即「又需要中國,又要有競爭」。他不認為美國會與中國加深衝突,預期今年兩國將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本地經濟仍然撐得住
陳家強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經濟今年有望延續去年年底的反彈勢頭,即使旅遊業表現欠佳,本地經濟有望「撐得住」。
「經濟反彈最急速的階段已經過去。」陳家強指,雖然復蘇勢頭持續,但由於基數較高,今年的經濟狀況,將與去年最後幾個月相似。至於受疫情影響的旅遊業,陳家強坦言不樂觀,「即使香港可與(內地)通關,仍是有限度通關」,加上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相信倚賴旅遊的行業,如零售業,難以支撐下去。
陳家強相信,香港本地經濟仍然「撐得住」,「奉行『清零』政策之下,香港靠內部消費支撐,仍可維持國際商貿中心地位,相信經濟發展不會差過『與病毒共存』」。
經濟發展不會差過「與病毒共存」
市場有種聲音期望,港府能夠實施「與病毒共存」政策,陳家強對此回應稱,防疫措施不能純粹以商業角度考慮,「要以公共衛生政策為先,然後再考慮經濟問題」。
陳家強補充說,一切要看數據決定防疫措施,「看數據是否支持(改變方針),如果數據改變,就不能像鐵板般不作改變。」(記者 鄺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