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深圳正處於新冠病毒德爾塔變異株、奧密克戎變異株所帶來的疫情疊加期。截至1月17日下午6時,今年全市累計報告17例新冠確診病例。
回顧過去一周多來深圳的戰疫過程,16小時進行基因測序,3天完成2200多萬份核酸檢測,快速追蹤密接者、次密接者……在成熟的應戰體系和科技力量加持下,特有的深圳速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們看到了打贏這場疫情的信心。
基因測序「一錘定音」確認病毒型別
連日來,深圳市疾控中心的應急實驗樓徹夜燈火通明。這裏是深圳市疾控中心新冠溯源團隊的實驗場所。從1月6日晚上拿到此次「0107」疫情的第一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樣本開始,這支團隊已經通宵達旦連軸轉了一個多星期。
截至17日18時,今年全市累計報告17例病例,同時,市疾控中心也已完成17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其中,1月7日,僅用了16個小時,市疾控中心新冠溯源團隊就完成了本起疫情病例1、病例2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確認為德爾塔變異株AY.103進化分支。從27小時到24小時,再到16小時,深圳三次阻擊新冠,基因測序一次比一次快。
「早一分鐘確定傳染源,就為跑贏新冠病毒增加一分勝算。」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深圳疾控新冠溯源團隊負責人何雅青向記者表示,通過基因測序盡快讓新冠病毒型別「一錘定音」,可以幫助政府科學研判疫情,科學劃定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也為流調人員排查潛在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多爭取了寶貴時間,保護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流調「刨根問底」只為跑贏新冠
「『10混1』可疑陽性!昨晚值班的除外,其他人全部回來!」1月6日20時許,羅湖疾控中心第一應急組的微信群裏,羅湖區疾控中心傳防科主任陳戊申在群裏發布了這一「爆炸」特急消息。「我已在路上!」羅湖區疾控中心的流調員史蓉婕第一時間回覆。20分鐘後,她已到達單位,打出了第一個流調電話。
流調員,即流行病學調查人員,被稱為疫情防控的「偵察兵」。每當出現新冠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等,流調員就第一時間啟動工作,調查他們過去14天裏的活動軌跡以及有過交集的人員。
打電話和敲鍵盤的聲音交錯,此起彼伏,有人拿着資料來回穿梭,有人三五成群討論,說話語速飛快。1月15日,記者走進羅湖的疫情處置流調前線指揮部,看到的便是這一幕場景。
「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流調工作追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必須趕在病毒污染下一個人之前,把它攔住,別讓疫情進一步擴大。」羅湖區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與促進科主任鄭慶鳴表示,「工作起來,團隊成員是不分晝夜的,會議室裏的燈通宵都亮著,一直有人。凌晨一兩點帶隊外出進行採樣更是常態,有些工作人員忙起來連休息的時間都很難保證,兩天可能就睡了3小時。」
核酸檢測加量不「加時」
一邊基因測序和流調溯源不斷加快,另一邊核酸檢測也不停歇。從1月7日深圳報告發現1例新冠確診病例,截至1月10日17時,深圳已累計完成2218.78萬人份核酸檢測。2218.78萬,這個數字的背後,是各醫院醫護人員、核酸檢測實驗室等機構的辛苦付出。
深圳企業也逆行征戰、盡顯企業責任。
「1月7日凌晨2時多接到上級部門的指令,海普洛斯連夜開始部署,所有省內員工全部回到深圳參加抗疫,支撐實驗室檢測、樣本轉運以及核酸大篩運營管理等工作。」海普洛斯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陳實富表示。
陳實富表示,此次疫情深圳響應快速,公司也必須展示出「海普洛斯速度」。海普洛斯除了有實驗室外,還擁有多套HapLab可移動負壓實驗室以及多台移動方艙實驗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啟用,擴大通量。據介紹,HapLab可移動式負壓實驗室採用的是海普洛斯自主研發的數碼化系統HCOVIS,是全球首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LIMS數據管理系統,可實現無紙化樣本採集、遠程實時動態檢測追蹤、報告自動化生成,一鍵導出採樣數據等功能。藉助該系統,海普洛斯實現樣本檢測全流程可追蹤,精準溯源每一例樣本信息。
華大方面也積極參與助力深圳大規模核酸檢測。「核酸樣本的提取,從新冠疫情發生之初的80分鐘192個樣本,兩年多時間,已提高到了最快9分鐘32個樣本,最大通量15分鐘384個樣本。」華大智造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