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各界指「與病毒共存」不適合香港 主流民意撐「動態清零」

各界指「與病毒共存」不適合香港 主流民意撐「動態清零」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1-30 00:09:06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惟坊間近日卻出現「與病毒共存」的聲音,與政府現行的「動態清零」策略相違背,引起社會各界批評。據紫荊研究院一項調查顯示,67.9%受訪者認為堅持「動態清零」策略更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同時,本港多名政界人士亦表明,「與病毒共存」策略不適合香港,否則香港疫情必然全面失控,市民的生命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

 絕不能採取西方放任策略

 紫荊研究院於本月24至28日成功訪問1063名市民,發現67.9%受訪者認為堅持「動態清零」策略更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結果表明,本港主流民意已清晰認識到,綜合考慮香港現時的醫療資源、疫苗接種情況以及經濟復蘇的需要,以及去年香港疫情受控、經濟強勢反彈、失業率大幅下降的成功經驗,香港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動態清零」策略,絕不能採取西方某些國家的放任策略進行「躺平」式抗疫。特別是從近期歐美多國每日新增死亡人數高達數以千計的情況來看,一旦錯誤選擇「與病毒共存」,香港疫情必然全面失控,700多萬市民的生命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

 多名政界人士亦認為「與病毒共存」策略不適合香港。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本港現時正受到Omicron及Delta變種病毒襲擊,但近日坊間有人說要「與病毒共存」,甚至形容病毒只是「感冒」。他強調「與病毒共存」不適合香港,重申香港的防疫目標應該向內地看齊,這樣才可以令本港經濟恢復元氣,商界及社會大眾的通關訴求,才會盡快實現。

 Omicron死亡率高流感7倍

 譚耀宗表示,留意到立法會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出,Omicron傳播力強,死亡率也有約0.3%,較流感高出6至7倍;而Delta的重症及死亡率更高,死亡率接近2%。有香港呼吸專科醫生亦指出,現時香港疫苗接種率不算高,而長者和長期病患者身體較弱,若染上Omicron仍可致命。譚耀宗亦說,從傳媒報道中,看到不同地方的研究都發現,新冠康復者面對多種後遺症。其中,中大醫學院數日前公布的研究,發現不少康復者在6個月內出現記憶力差、焦慮等。

 譚耀宗指出,現時本港社區已出現多達數十條傳播鏈,染疫人數及重症患者隨時急增。若選擇「與病毒共存」,公立醫院壓力隨時瀕臨崩潰。他認為全球各地經濟因疫情受到打擊,而內地的經濟發展仍保持淨增長,其中一個原因是成功的抗疫政策。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香港絕不能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因為從外國經驗來看,病逝者集中在年長群組,批評若要犧牲長者生命,以換取年輕人的自由自在,絕對不是一個公義的政策。他續指,外國推行「與病毒共存」策略,其實是疫情失控下的無可奈何之舉,但香港政府及時圍封爆發地點,限制疫情在本地傳播,因此認為只要朝着「動態清零」的目標堅定前行,只要能夠及時、有力地隔絕疫情,社會一定可以清零、一定可以生活復常。

 本港醫療系統勢難以負擔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動態清零」才是本港應有的防疫方向,質疑「與病毒共存」的說法是誤導市民。她直言,若要採取所謂的「與病毒共存」,本港的醫療系統勢將難以負擔。她認為,本港須改善三方面的防疫工作,一是要提高疫苗接種率,加快「疫苗通行證」的落實之餘,也要加開疫苗注射中心;二是要提升檢測能力,尤其是採樣源方面;三是要做好病毒追蹤,借鑒內地城市如上海的經驗,加強相關程式的追蹤精準度,善於運用科技,痛定思痛,做好數據管理。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表示,外國選擇「躺平」「與病毒共存」,這是不負責任的。他指出,任由病毒傳播,等同「發起生物戰」,認為社會可起訴推動「與病毒共存」的政府,控告他們疏忽失責而導致人命財物損失。(記者 戴合聲)

    葵涌邨傳播鏈料已切斷

 本港昨日新增120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34宗屬輸入個案,86宗為本地個案。在本地個案中,75宗與其他個案相關,大部分與葵涌邨相關,餘下11宗屬源頭不明,另有逾70宗初步確診。因應多宗初步確診個案,政府昨晚向兩幢大廈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包括東涌映灣園4期聽濤軒第16座、大窩口邨富榮樓和富華樓。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認為疫情仍未到頂,若檢疫設施不勝負荷,密切接觸者或只需居家隔離。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預計,疫情會維持一、兩個月,老人院接種率只得一成,一旦爆發,死亡人數或數以千計。

 新增120宗確診11宗源頭不明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前日葵涌邨的圍封檢測行動,僅在夏葵樓發現1宗確診個案,因此當局相信基本上已切斷該邨3幢被圍封大廈內的傳播鏈,但公眾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內曾出現確診個案,附近環境如公共設施仍有可能受病毒污染。

 葵涌邨至今累計共發現416宗確診個案,涉及210個單位,包括逸葵樓274宗個案,涉及133個單位;映葵樓92宗個案,涉及47個單位;雅葵樓12宗個案,涉及7個單位;夏葵樓16宗個案,涉及6個單位;芊葵樓3宗個案,涉及2個單位;旭葵樓3宗個案,涉及3個單位;曉葵樓4宗個案,涉及2個單位;翠葵樓3宗個案,涉及2個單位;綠葵樓1宗個案,涉及1個單位;碧葵樓1宗個案,涉及1個單位;春葵樓5宗個案,涉及4個單位;百葵樓1宗個案,涉及1個單位;秋葵樓1宗個案,涉及1個單位。

 至於11宗源頭未明的本地個案中,其中2宗由污水樣本呈陽性強檢中發現。1人住黃大仙新光中心第2座,疑涉Delta,另一人住聽濤雅苑第3座,疑涉Omicron。其餘分別居於土瓜灣譚公道雲天大樓、新葵芳花園C座、藍田麗港城一期13座、將軍澳尚德邨尚禮樓、天水圍俊宏軒5座、土瓜灣永耀街23號、石蔭東邨蔭裕樓及馬頭角鳳儀街21號等。

 兩宗輸入相關個案均為機場員工,包括一名24歲男子,他在場機負責向抵港人士派樣本樽及安排座位,住大圍金獅花園E座;一名54歲機場清潔男工,負責清潔抵港人士洗手間,住逸東清逸樓。輸入個案34宗,其中20人於本周二坐同一航機抵港。另外,本港錄得初步確診逾70宗,涉及學生。

 專家指若大爆發或致數千長者死亡

 陳肇始表示,本港疫情仍未到頂,相信確診數字仍會上升,若檢疫設施不勝負荷,不排除密切接觸者只需居家隔離,毋須送往檢疫中心。對於有葵涌居民到樓下做檢測時大排長龍,擔心會交叉感染,她回應稱人龍在非密閉空間,空氣流通一定好,再加上社交距離,應不會有大問題,但認同若居民搭升降機太擠迫,分流安排居民做檢測,可減低風險。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表示,變種病毒勢不可擋,感染個案可能如海嘯式上漲,但他認為最差的時候仍未到,預計第五波疫情會維持一、兩個月。他指出,香港接種率「兩頭唔到岸」,老人及兒童群組需多加關注。因為院舍的接種率僅一成,一旦爆發,或會有數千名長者死亡,最差情況甚至會有1萬至2萬名長者不治。

 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表示,疫情發展令人憂心,預期今波疫情會持續較長,特別是確診數字會在農曆新年上升,呼籲市民盡量避免大型聚會。(記者 李銘欣)

 微信圖片_20220129211825_副本.jpg

    政府昨晚圍封葵涌大窩口邨富榮樓和富華樓強制檢測。記者 馮俊文攝。



責任編輯:高心雲 各界指「與病毒共存」不適合香港 主流民意撐「動態清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