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投資周記】難與「病毒共存」 支持強制性全民檢測

【投資周記】難與「病毒共存」 支持強制性全民檢測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2-02-09 20:38:47 來源:香港商報網

 近日,香港的第五波疫情越演越烈,面對日趨嚴峻的抗疫形勢,特首林鄭月娥2月4日(上周五)開記者會,公布一些新抗疫安排,主要包括將全民派發自我快速抗原測試套裝和增加檢測量,亦會在馬鞍山重設「火眼實驗室」,竹篙灣隔離設施在有需要時將接收無病徵確診者,並宣布密切接觸者須在家居隔離等。

 針對社會關心的全面檢測問題,特首說:「為甚麼不多做一次普及社區檢測,我相信你指的是中央協助的那一次。那次是在2020年9月做的,但結果都只是檢測了170多萬人——進行了1783232次檢測——相對於香港700多萬人,都不是所謂『全民』,當時我們稱之為『普及社區檢測』,基本上是『願檢盡檢』。我剛才告訴你,我們在一個月內應付第五波疫情已經進行了350 萬次檢測。如果你說成效,哪一個成效較高?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上次進行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效益的38倍。」

 簡單總結特首的觀點主要包含:一、上次中央支援的全面檢測只檢測了170多萬人,而第五波疫情到現在香港已經做了350萬次檢測,比上次多;二、上次170多萬全面檢測中只找到45宗陽性個案,而2月2日僅一天約13.8萬的檢測,就找到130宗陽性,陽性個案的檢出率更高。結論是,現在香港的強檢做法資源使用更具效率。

 實際上,特首宣布的一系列防疫措施的重點也是放在追蹤檢測和隔離治療上,並非如何可以撲滅疫情。

 在我們看來,特首的觀點邏輯上存在一定缺陷。因為對於防控疫情來說,「令疫情受控」是抗疫的目標,檢測出盡量多的陽性個案不是也不應該是抗疫目標。否則,檢測出感染個案最多、死人最多的國家,例如美國,不就成了抗疫冠軍;而很少感染病例、大眾可以安全生活的國家,例如中國,反而抗疫成績不如美國?

 防控疫情無非兩種辦法

 從理論上看,防控疫情無非兩種辦法,第一種,跑在病毒的前面,發現傳染苗頭和跡象,就通過圍堵的辦法,將病毒扼殺在萌芽狀態,例如內地;第二種,跟在病毒後面,發現病例後,盡量快速跟進對相關人士檢測,盡量隔離收治,控制疫情,例如多數國家。

 相比較而言,第一種辦法較容易控制疫情,因為一發現病毒感染跡象,立即對可能的受影響區域進行圍封,對區域內的人群進行全面檢測,可以在病毒僅少量傳播的早期就迅速確定病毒攜帶者,並通過檢測發現和隔離治療將病毒困死,令疫情受控。這個辦法成功的關鍵是政府的反應要快,要在病毒尚未有時間大規模傳染前就將病毒源頭圍堵在固定區域內,讓其無法順利傳播。

 第二種辦法其實本質上類似「與病毒共存」,主要目的在延緩病毒感染速度,令醫療系統不至於被擠兌崩潰,和所謂的「躺平」接近,無非是各國或地區「躺平」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防疫跟進較快、民眾防疫意識較強的地方,「躺平」的程度低一些,感染和死亡人數少一些;防疫跟進慢、民眾防疫意識差的地方,「躺平」程度高一些,感染和死亡人數多一些。這種辦法要想成功控制疫情,一定程度要靠運氣。譬如像現在香港這樣,發現疫情了,就對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檢測;在污水中發現病毒了,就對相關大廈進行圍封強檢。肯定可以檢測到相當一部分的被感染者,但是,由於檢測覆蓋的區域小,隔離的措施不夠嚴格,走漏在隔離檢測之外的感染者大有人在,於是,疫情受控就需要一些運氣,如果病毒的傳染性不太強,民眾的防疫措施嚴密,游離在圍堵圈外病毒傳染鏈很快中斷了,像之前幾波疫情那樣,疫情就受控;像現在這個OMICRON變種病毒,由於傳染性很強,病毒傳染鏈不易中斷,如果沒有斷然措施,疫情就可能有較大概率將不斷擴散,難以受控。

 從特首記者會闡述的抗疫措施和思路來看,基本就是一個追著病毒跑的策略,採取的就是前述的第二種辦法,其要害是,積極跟進但不做大面積圍堵,不客氣地說,這個策略基本不可能將所有病毒攜帶者納入圍堵之中,一定有不少漏網之魚在社會上自由活動,於是靠現行防控措施控制疫情基本不可能,只能祈求上帝保佑讓病毒自己良心發現,不要在社會上大肆傳播了。

 實際上,成功防控疫情的現實邏輯與特首記者會上講的邏輯剛好相反。所謂有資訊之後進行的重點檢測,檢出的個案越多,不是說明資源利用效率較高,反而是說明問題較為嚴重。因為從概率上講,重點檢測必定會有遺漏,假定發生遺漏的比率大致固定,那麼檢出的陽性個案越多,說明漏網的病毒攜帶者也越多,對社會的危害也越大。正確的防控疫情的手段,恰恰是特首不大贊成的全面檢測,因為只有全面檢測才可能避免遺漏,才可能避免有病毒攜帶者不知不覺地在社會上傳播疫情,才可能彌補重點檢測的不足。

 支持做一次全民強制性檢測

 至於說中央支援的全面檢測僅僅檢測了170多萬人,效果不佳,這恰恰是特區政府沒有很好地組織社會參與檢測的緣故。抗疫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係到社會的整體利益,不應該變成一個自願性的檢測,而應該是一個強制性檢測。每個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個人利益凌駕於社會的整體利益,個人自由不能成為傷害別人、傷害社會整體利益的藉口,所以,特區政府完全可以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強制所有沒有特殊理由的民眾參與檢測,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以自願為名,對傷害社會利益的行為聽之任之。

 近日新增感染人數不斷增加,不明源頭感染個案越來越多的現象,也佐證了我們關於重點檢測必定有漏網之魚的觀點,證明現行抗疫策略已經無法有效撲滅疫情。如果特區政府不能採取新的有力措施,例如封區檢測或全面檢測,疫情有較大可能將持續一段時間,令去年稍有起色的香港經濟再次承受嚴重打擊。

 香港是一個華人為主的社會,社會很難接受犧牲老人的與「病毒共存」、乾脆「躺平」的抗疫策略,不「躺平」就意味着需要維持一定強度的限制人流聚集措施,對相關服務人群的行業不利。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責任編輯:程向明 【投資周記】難與「病毒共存」 支持強制性全民檢測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