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全港約有7萬名腦癇症患者,香港協癇會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腦癇症存有一定誤解,若在街上遇到患者腦癇發作,不少人提出種種理由,不願意伸出援手。有醫生提醒,若市民遇上患者腦癇發作,應讓患者躺下、順其自然,只有在發生危險的情況下需要移動患者;同時切勿抓緊患者或制止抽搐,亦不要強塞東西進患者的口中。
四成人指不會施援手
腦癇症可分為全腦性及局灶性,前者的患者可能會尖叫一聲,然後全身僵硬,繼而昏倒,四肢陣攣抽搐。至於局灶性腦癇發作,有部分不影響知覺,患者病發期間保持清醒,只有面部、手部或腿抽搐,有時會有針刺或灼熱等特殊感覺,部分個案或會失去知覺。
香港協癇會於今年1月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分為兩部分,前者以一般市民為對象,後者則主要詢問患者及家屬。其中公眾問卷共收集315份,當中約三成人有親友患病或曾遇過腦癇患者病發。有逾六成受訪者並不知道「癲癇症/發羊吊」已於2010年正名為腦癇症,亦有不少人不知道腦癇症是一種腦神經疾病。港人對腦癇症症狀所知不多外,遇到患者發作,也不知如何處理;有一半受訪者認為腦癇患者發作期間,應將物件放入其口中,惟這處理方法並不正確。亦有少數人認為腦癇症患者是「危險人物」,當遇到有腦癇症患者發作,約四成人表示不會伸出援手,主要原因包括沒有相關知識、自己也感到很害怕、擔心患者會傷害自己。
醫生指勿塞東西進患者口
至於患者及家屬代答版本方面,透過網上及郵寄問卷共收集101份結果,香港協癇會主席趙康傑指,逾半患者在公眾場合發作感驚恐、擔憂,希望他人能施予援手。被問到如於公眾場合腦癇症發作,希望旁人如何協助,最多患者希望他們「避免圍觀,保持空氣流通」、「讓我安全躺下,順其自然」及「致電999召白車」,部分患者表示希望旁人不要拍攝、指指點點、批評,或可幫助記錄發作情況等。
香港腦癇學會委員會成員、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關宗漢表示,若市民遇上患者腦癇發作,應讓患者躺下、順其自然,只有在發生危險的情況下,如接近燃燒物品,路邊或電器才需要移動患者。同時切勿抓緊患者或制止抽搐,不要強塞東西進患者的口中。當患者抽搐過後,應將轉身至復原臥式,以幫助其呼吸,避免窒息;以及應放軟的東西在患者頭下,讓他慢慢復原。至於局灶性腦癇發作方面,由於此類發作通常都不容易察覺,若遇到有危險情況,如走出馬路,應盡快制止,在安全情況下,引導患者離開危險。(記者 何加祺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