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剛剛出爐的1月份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高達7.5%的通脹率創下1982年2月以來的40年新高,高出早前的估值7.2%。連同美國公布的上月平均時薪按年漲5.7%、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食品價格指數(FFPI)上月升1.1%等消息,都在不斷傳遞通貨膨脹已經十分嚴峻的信號。
不可再靠放水穩定股市
通脹的升溫讓聯儲局(FED)提前加息的憂慮更加凸顯,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將在3月會議上提高基準短期借款利率,並於年內加息4次。美銀全球經濟研究部主管Ethan Harris甚至激進地預測,2022年將有7次加息,每次加息25個基點,而明年還會有4次加息,對環球資產價格帶來轉向。然而,美國卻不能再如過去兩年一般以「大水漫灌」的方式來穩定股市。
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疫情以來的這兩年,美國國債增加了差不多7萬億美元,在本月初首度突破30萬億美元,時間比先前預估的提早了數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曾在2020年預測,2050年美國聯邦債務與美國GDP的比例,將急升至約195%,相信隨着美債提前突破30萬億美元的門檻,這個比例亦將隨之升高。
過去,大家都十分看重GDP對債務的償還能力,認為GDP一旦不足以償還國債,必然導致國家信用的破產。然而,若從日本的國債與GDP比例來看,國債大幅超出GDP似乎並不會對國家信用產生太嚴重的減損,當今更被看重的是財政收入對國債利息的償還能力,因此,在目前看來,美元作為全球貨幣及美國的信用度,仍然足以支撐美債作為金融投資市場的絕對硬性指標及避險工具。隨着美國加快進入加息收水周期,不斷以發行高息美債償還現今的低息美債,其利息支出比例就會逐步攀升,預計到2050年,美國的年度赤字將佔GDP的12.6%。
近日,最新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6個基點。十年期美債的收益率提升,將直接引導由美國牽頭發起的全球央行大放水所產生的資金回流至美國本土,令全球龐大的資產泡沫爆破,收割各國金融投資參與者,更窒礙疫後經濟復蘇,變相讓全世界為其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埋單」。
今年1月份,美股下跌5.3%,是自2009年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個月。但須留意的是,當前的資產價格仍處於高位,若對比股價相較於長期獲利的比率,會發現這個高比率與1929年及2001年股災前的景象有相同之處。
面對資產泡沫的崩潰危機,再加之現時俄羅斯和烏克蘭地緣政治衝突升溫,多國政府都開始呼籲公民撤離,物價或會因為局部地緣政治衝突而進一步上揚。投資者必須要更加審慎地進行金融投資風險評估,將資金轉移至更安全的領域,並在未來對金融市場的投資作出更長線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