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來,大灣區不斷加快硬、軟聯通,不斷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新路徑,不斷向制度創新和改革開放新高地邁進,不斷豐富「一國兩制」內涵。香港和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引擎城市,這三年的合作發展尤為令人矚目,以推動「深港合作」為使命的前海,更是大灣區融合的一個示範區。前海擴區後,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進一步推動深港更高水平合作。
截至2021年12月,原前海合作區實現稅收收入增長16.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6.8%;進出口總額(按關區口徑)增長19.2%,「生機勃勃」態勢日益凸顯。
航拍前海 前海管理局供圖
前海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
日前,深圳發布《深圳市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記者注意到,「前海」及其擴區後的區域被重點著墨,僅「前海」二字就被高頻提及21次,在深化改革、制度創新、深港合作、產業升級等領域均被賦予重任。
那麼前海應如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張玉閣認為,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始終突出強調深化深港合作,可以說前海要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化深港合作是有效的方式和路徑,必須深化前海與港澳的互利合作、協同發展,建立更廣泛、更深層次的聯繫紐帶,為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前海支持」。
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前海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亦交出了亮眼答卷。
前海將政策、區位以及資源優勢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向着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前行:一是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建立健全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聯動建設國際貿易組合港,實施陸海空多式聯運、樞紐聯動。培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金融業態。加快綠色、智慧供應鏈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
二是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端創新人才基地。加快建設現代海洋服務業集聚區,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構建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系統。
三是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研究制定前海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創建信用經濟試驗區,推進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市場化改革創新。推進與港澳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研究加強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領域與港澳標準和規則銜接。
四是創新合作區治理模式。推進以法定機構承載部分政府區域治理職能的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在前海合作區工作、居留的港澳和外籍人士參與前海區域治理途徑。在網絡平台、共享經濟等領域探索政府和企業協同治理模式。
前海「擴容」,香港「向北」,推動深港更高水平合作
前海「擴容」,在迎來自身重要發展機遇的同時,又進一步推進深港規則銜接、協同發展模式、互聯互通,為深港兩地企業和人民提供大量發展機遇。
2021年9月6日,《前海方案》發布,支持前海合作區擴展到120.56平方公里,面積為原來的8倍,整合空港樞紐、海港樞紐、會展商務、現代服務等國際灣區核心發展要素,實現了改革優勢、發展優勢、產業優勢的疊加、優化和提升。這無疑為前海的長遠發展規劃出了一條更為精準、更為專業的發展路線,對於進一步促進和深化深港兩地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內的高水平合作、以協同效應和互補優勢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加速實現基礎設施、體制機制等的相互連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香港大步「向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發表其任期內的第五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實施《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跟深圳、跟大灣區協同發展,共同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把香港北部改造成活力十足的地區,構建「雙城三圈」的發展格局,以促進深港密切合作。
此舉是跨越行政界限的大膽策略規劃,對促進深港融合、粵港協同以及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意義非凡。
未來,在深港兩地的制度創新與深度合作下,前海將成為「世界的前海」,深圳+香港將成為「世界級的都市圈」,粵港澳大灣區也將成為「世界的灣區」。(記者 陳彥潔 王娜)
頂圖: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 前海管理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