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開始前的3月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首批「好品山東」14大類、223家品牌的詳細名單。令外界驚喜的是,此次山東的「好品」由某一產業、某一領域,擴展涵蓋至農業、工業、服務業、建築業等領域,構建了涵蓋產品、企業、行業以及區域、地理標題的「好品山東」品牌體系,有媒體評論說是「開啟全國區域品牌建設的新模式」。
以央視對「好品山東」的推介為例,除了傳統的煙台蘋果、淄博陶瓷、東阿阿膠之外,山東的智能家電、工業互聯網平台、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海工裝備亦得到立體呈現。3月5日,《大眾日報》以報告文學的方式,用一個整版講述了冬奧會上雪蠟車的故事:《從0到1,山東造車記》。山東好品的幕後故事和北方強省的製造能力均令人印象深刻。
一直打造「厚道齊魯地、美德山東人」形象品牌的山東,產業、城鄉、區域結構與全國相似度極高,是讀懂中國的好「窗口」。此次「好品山東」將一個工業大省的基本盤擺在了海內外聚光燈下。在聯合國所分類的41個工業大類中,中國是唯一的一個41個大類齊全的國家,而山東在全國是唯一的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666個工業小類中山東有526個,100多種重點產品產量居全國前三位,46種產品居全國首位。
在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注意到一個數據,那就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數字:突破20000家。而在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只有6300家。作為「四新經濟」重要載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市場中最具創新精神和活躍因子的微觀主體,如此數量的增幅更讓人看到動能轉換下的新山東。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當下,實業領域承載著就業和縱深發展的空間,山東對實業高度重視的背後更是對於創業者的尊重。以此次入選「好品山東」的山東樂化漆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創始人沈孝業13歲即輟學在家,22歲被推選為村生產隊長,1987年領著四鄉八鄰的 11 個人,攥著從銀行貸得的1萬元,在6 畝地上創辦了油漆廠,最終做出了國內涂料行業的龍頭老大。在「好品山東」中,這樣的「山東式」創業者不乏其人。
對眼下處於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決戰決勝之年的山東來說,每一個企業都是重要力量和關鍵因子,如何充分用好山東三次產業齊頭並進、供需兩端協同發力、陸海資源統籌開發等九大比較優勢,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好品山東」下一步的重要工作。(記者 孫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