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美聯儲掉進了自掘政策深坑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美聯儲掉進了自掘政策深坑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2-03-15 09:20:24 來源:香港商報網綜合

 Pimco母公司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Mohamed A. El-Erian)周一撰文表示,美聯儲本周正在掉進自己挖的一個大坑,眼下美國通脹正處於40年高位並仍在加速,美聯儲抗通脹的公信力遭到質疑,就連其對貨幣政策的敘述也出現失控。即使周三FOMC會議結束,美聯儲還是爬不出自己挖的深坑。

 埃里安稱,他傾向於認為,美聯儲可能會選擇一些中間立場,更傾向於「鴿派緊縮」。這種做法或許能讓一些人認為「美聯儲在遏制通脹上有所作為」,而且可以限制貨幣政策的緊縮衝力,並減少市場消化不良。但它並不是零代價的。未來美國的物價和金融穩定性都將面臨更大風險,進而給實體經濟帶來威脅。但無論本周的決定是什麼,美聯儲都將面臨新的批評。

 以下為文章全文:

 美聯儲本周正在掉進自己挖的一個大坑,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周三料將宣布啟動市場期待已久的加息周期,眼下美國通脹正處於40年高位並仍在加速, 美聯儲抗通脹的公信力遭到質疑,就連其對貨幣政策的敘述也出現失控。

 俄烏衝突令全球經濟面臨新的不確定性,FOMC委員在政策會議開始前的意見相左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而言,讓FOMC團結一心是個棘手的挑戰。不過這還不是難度最大的,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幾個都不怎麼理想的政策選項中做出正確決定。

 很多事情讓美聯儲頭疼,而且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我懷疑無論本周的決定是什麼,美聯儲都將面臨新的批評。理解這一點對於說明白政策和全球經濟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其中也有俄烏戰爭的推波助瀾)至關重要。

 通常而言,如果政策決定嚴重落後於實際形勢(就像現在的美聯儲),特別是當國民已直接感到痛苦的情況下,決策者手裏的工具一般都不會太理想。美聯儲的政策困境尤其嚴重。 本來它應該像一些人建議的那樣,從去年夏天就開始慢慢撤回刺激政策,但現在那些最一流的政策應對已經離美聯儲而去,現在所能採取的措施既不簡單也不能令人滿意。

 想想美聯儲的兩個主要政策選項吧。

 美聯儲官員表示,在「充分就業」這個使命完成的情況下(儘管勞動力參與率仍然太低),美聯儲可以全力以赴對付通脹。

 通過在前期階段的大膽行動,美聯儲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通脹預期失控風險,使其免於和其他因素(包括大宗商品走高、薪資水平上漲、供應鏈中斷、交通運輸費大增)一起推高通脹。這意味着美聯儲在一開始就要至少加息50基點,然後在接下來兩個月內開始縮小資產負債表。

 這麼做可以讓美聯儲部分挽回在抗通脹方面的信譽,更好的控制政策表述。注意,我說的只是「部分」,因為市場還需要看到後續行動。畢竟投資者親眼目睹了美聯儲在去年11月底前一直堅持通脹「暫時論」、多次提高通脹預期(這周他們還會這麼幹),即使在通脹率已經持續多月高燒不退的情況下,他們到上周才完全停止了緊急流動性注入行動,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這種做法的問題在於它可能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這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特別是考慮到社會中最脆弱的那批人承受的風險最高。由於食品和汽油價格大幅上漲,他們的購買力已經受到嚴重侵蝕,未來錢包還會進一步縮水。

 另一個選項是採用「鴿派緊縮」周期。

 在這種情況下, 美聯儲周三隻會加息25個基點,保持模糊的前瞻性政策指引,對於如何以及何時開始縮減規模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會保持靈活性。

 同樣,這也不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政策選項,其對遏制通脹預期的作用太小,增加了生產和僱傭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因為勞動者和企業會要求更高的價格以補償通脹的影響,並未雨綢繆應對未來物價的升高。

 雖然很難準確預測美聯儲最終會做什麼,但我傾向於認為,美聯儲可能會選擇一些中間立場,更傾向於「鴿派緊縮」。當聯儲希望在利率和資產負債表問題上保持最大政策靈活性時,他們會加息25個基點同時對於下一步的行動給出帶有高度「假定性」的措辭。

 這種做法或許能讓一些人認為「美聯儲在遏制通脹上有所作為」,而且可以限制貨幣政策的緊縮衝力,並減少市場消化不良。但它並不是零代價的。未來美國的物價和金融穩定性都將面臨更大風險,進而給實體經濟帶來威脅。

 唯一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即使周三FOMC會議結束,美聯儲還是爬不出自己挖的深坑。

責任編輯:朱劍明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美聯儲掉進了自掘政策深坑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