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深圳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向大會作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應傑和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小東分別向大會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深圳緊扣「雙區」建設、「雙改」示範等重大戰略部署,用好用足經濟特區立法權,出台了一批具有全國首創性和引領性的法規。而根據計劃,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今年將安排33項立法,數量為近年最多。據悉,深圳未來五年內將制定和修改法規超過100部。
33項立法涉及學前教育、智能網聯車、數字經濟等
2022年是深圳獲取特區立法權30周年。30年是迎來收穫的時候,也是一個嶄新的起點。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深圳市人大首席立法專家黃亞英表示,今年安排地33項立法,多項涉及重點民生。比如正在制定的《深圳經濟特區學前教育條例》擬提出,保障深圳戶籍和符合條件的非深戶籍3周歲到小學前的學前兒童可就近入讀普惠性幼兒園。
正在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擬明確,醫療機構醫學檢驗檢查結果共享互認。這些全國首創式立法,體現一座城市的溫度。
另外,國家綜合授權改革任務的清單中,也要求深圳在新興產業的發展和促進方面要有所作為。因此今年的33項立法裏,比如有智能網聯汽車、數字經濟產業、細胞和基因產業的發展促進等等,既是深圳本地產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完成綜改任務。
深圳超過1/3法規開全國先河
過去一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出台《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一年來,深圳中院共審查個人破產申請1031件,審結個人破產案件19宗,成為深圳通過特區立法權突破改革瓶頸的縮影。此外,深圳持續在新興領域立法為全國探路。
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從制定到出台,該條例因向個人信息收集任性、App「強制授權」、大數據「殺熟」等問題說「不」,一直備受關注,在全國具有風向標意義。
截至目前,深圳制定的超過260項法規中,超過1/3是在國家和地方立法沒有先例的情況下開全國先河、填補了國家立法空白。
「個人破產條例」解決突出問題
黃亞英認為,近些年來深圳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中遇到了突出問題:如何去制裁惡意的逃債人和保護一些創業失敗的不幸債務人。
而2021年3月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意味着深圳率先建立個人破產制度,補足了國內市場主體救治的制度空白,在個人層面完善了市場主體有序退出機制。
黃亞英表示,個人破產制度,也借鑑了包括香港和其他國家地區成功的做法和經驗。所以這個制度的實施和推廣,對國家整體的法治建設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此外,在黃亞英看來,《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是在全國第一個出台的,關於數據方面的法規,不僅為國家上位法出台探索總結經驗,同時條例更多是強調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數字經濟、互聯網產業涉及的數據方面的開發和利用,更有深圳立法的特色。
深法院2個案例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糾紛典型案例
4月12日,在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應傑和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小東分別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深圳法院審結一審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5819件,佔全國八分之一,2個案例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糾紛典型案例,並完善域外法查明與適用機制,適用國際條約、域外法審結案件37件,並引入20名香港地區陪審員參審案件,聯動39家境內外調解組織訴前化解糾紛,推動前海建設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
報告指出,2021年深圳法院牽頭負責的深圳綜合改革試點4條首批授權事項,全部提前落地。率先形成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促進誠信市場主體經濟再生、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法律規則銜接等3條創新舉措,被國家發改委向全國推廣。
在知識產權方面,報告顯示,2021年深圳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權糾紛案件21092件,佔全國十分之一,3個案例被評為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同時,深圳法院率先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在「卡地亞」「小米」等案件中,共判令侵權人承擔懲罰性賠償金1.25億元,破解維權「賠償低」問題。
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小東向大會報告全市檢察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深圳檢察機關着力強化法律監督,深化檢察改革,紮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示範院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指出深圳檢察機關全面推開企業合規改革,率先成立企業合規辦公室,制定企業合規工作實施辦法等文件,聯合市司法局選任第三方監控人,初步形成「五個一」的企業合規深圳模式。數據顯示,深圳檢察機關辦理企業合規案件60件,約佔全國的1/10、全省的4/5,2個案件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企業合規十大典型案例。
在完善服務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工作機制方面,深圳檢察機關成立以檢察長為組長的前海專項工作專班,出台服務保障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的18條舉措,並高標準推進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建設,制定支持研究基地開展工作的12條意見。(記者 陳彥潔、林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