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檢測數量愈多愈好,但多少才足夠?一個重要指標乃陽性率,即平均每次檢測會發現多少確診,分子是當日確診個案,分母是當日檢測數量。
以香港為例,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顯示,疫情以來絕大部分時間陽性率均低於0.1%,直到第五波疫情襲來,數字才急飆到高達24%,即幾乎每4次檢測就有一宗確診——檢測次數追不上確診人數,以致社區潛藏大量隱形患者,這正是今輪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主因。
根據世衛建議標準,陽性率應維持在5%以下,否則就代表檢測數量不夠。以此量度,香港第五波疫情便明顯不合格,正受Omicron困擾的日韓亦然,而美英的陽性率則反覆徘徊於合格與不合格之間。
以上統計只包括核酸檢測,並未包括抗原快測;隨着更廉宜、更方便的抗原快測普及,檢測次數可望大幅提高,爭取把陽性率穩定於5%以下,甚至爭取遏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