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陝西考古博物館28日對公眾試行開放,建立起考古知識體系與公眾之間的橋樑,使考古知識不再「典藏」在「象牙塔」中。
陝西考古博物館是依託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歷年來田野考古工作實踐和文物保護科技研究成果,以考古學的學科發展為主線,展示考古工作過程、技術方法、研究思路等的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室內展陳面積5800平方米,室外展陳區域10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4218組5215件。常設展覽以「考古聖地華章陝西」為主題,分為「考古歷程」「文化譜系」「考古發現」「文保科技」四個篇章。臨展廳主要用於展示最新重大考古發現和專題研究成果。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題展示區、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區等。
常設展覽為陝西考古史基本陳列,以陝西考古的發生、發展折射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和未來方向,達到向公眾普及考古學常識的目的。
據了解,石遺址的石雕、壁畫、樂器,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中國考古首次發現的具有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的二十八星宿圖,真卿書丹的《羅婉順墓誌》、上官婉兒墓誌等珍貴文物都在博物館與觀眾見面。
博物館中,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進技術進行保護修復的展品,如通過澆灌石膏液體獲得完整形態的周代木俑、歷經千年真仍駐的唐代牽駝俑,還有整體「打包」後完整搬進博物館的西周時期車馬坑和元代壁畫墓。
陝西考古博物館還建有考古研究中心、科技保護中心、綜合管理中心和公眾考古中心,打通了從考古發掘到保護、研究、闡釋、展示、傳播的學科全鏈條。
據介紹,陝西考古博物館將文物與出土背景結合、以考古的視角解讀遺址,不僅勾勒出考古的發展脈絡,而且使公眾走進考古、了解考古,與社會共享遺產保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