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張學修
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改革情況。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佔全球經濟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我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按照聯合國的標準,我國人民生活已經進入相對殷實富足階段。以及,這些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是最大的增長引擎。總體而言,過去十年,我國在經濟、創新、民生、生態、對外開放等領域取得了諸多重大成就,這是我國經濟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的十年。
與世界分享「中國紅利」
這十年,更開放。我國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商品出口佔國際市場份額由11%上升到15%,對外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數由10個增加到19個。此外,我國部署建設了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高地、試驗田,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額、外匯儲備均居世界首位,服務貿易、對外投資、消費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為推動世界經貿復蘇、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實證明,中國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的主要「發動機」。儘管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新時代的中國仍將繼續堅持不移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作出貢獻,將繼續與世界分享「中國紅利」,實現互利共贏。在這點上,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可作為開放加速器,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
這十年,更創新。高速鐵路、5G網絡等建設世界領先,「天問」探火星、「嫦娥」登月球、「神十三」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等等,一系列的成就,充分表明我國科創事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愈走愈寬廣。創新始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核心引擎,而香港創新及科技上游產業之基礎研究已晉升至世界級水平,擁有科技轉移、專業服務、人才配套、法制稅制等優勢,原始創新能力居亞太區前列,未來應更好以此配合國家搶抓機遇,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祖國科技創新產業向縱深發展,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香港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
綠色金融的國際先行者
這十年,更綠色。中國作為宣傳倡導綠色金融理念的國際先行者,綠色金融在支持中國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截至2021年末,中國本外幣的綠色貸款餘額已經接近16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了6000億元,同比增長了180%,餘額達到了1.1萬億。同時,我國構建了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十四五」規劃中,亦明確把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重大任務,未來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品質,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這方面,香港具備獨特條件,能夠在內地發展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未來香港可通過發行基準「綠色債券」、舉辦有關綠色金融及投資的全球會議,以及大力培育綠色金融人才等途徑,打造大灣區為亞洲重要的綠色金融中心,為建設綠色低碳灣區提供資金支援。
中國這十年,交出了一份輝煌、無愧於歷史的答卷。未來,中國將繼續砥礪前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這是發展的大好時機,香港必須把好前進航向,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主動作為,利用國家發展大勢,帶動香港經濟轉型,為再造香港新輝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