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濱州色彩濱州味道濱州溫度

濱州色彩濱州味道濱州溫度

責任編輯:萬思琪 2022-05-27 11:08:14 來源:香港商報網
    「濱州的色彩,讓人陶醉;濱州的味道,讓人回味;濱州的溫度,讓人舒適。」濱州市委領導用這三句話,來概括濱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濱州市委、市政府致力回答「山東走在前,濱州怎麼辦」的時代課題,以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為主引擎,全力推進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
 
    2022年,濱州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開展「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主題實踐活動,以「打造一個獨具濱州特色的精神文明品牌」為目標,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濱州、深切愛上濱州、深情奉獻濱州。
 
    在主題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好品濱州、好人濱州、好客濱州、實業濱州、科創濱州、開放濱州、色彩濱州、味道濱州、溫度濱州、法治濱州、平安濱州、服務濱州、創新濱州、創業濱州、創造濱州「15個濱州」描繪出了濱州的樣子,燃起了濱州的激情,放飛了濱州的夢想,讓400萬濱州人民感受到了鮮明的濱州色彩、醇厚的濱州味道、舒適的濱州溫度。
 
    一部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曲,在濱州市這片幹事創業的熱土奏響!
 
    濱州的色彩,讓人陶醉
 
    「住宿在延安,上課到韶山,沿着淮海路,一會兒到古田,嘉興樓實訓,勞動南泥灣。」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的同學這樣形象地描述自己的校園生活。該校深入踐行「紅色興校」理念,將革命教育、紅色基因融入辦學全過程,被評為國家渤海老區紅色教育基地AAA景區,是全國16046家職業學校中唯一的一家AAA景區學校。
 
    這一抹絢爛的紅色,正是濱州的底色。濱州是紅色沃土,是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先後有20萬子弟光榮參軍、82萬民工參與支前,形成了不屈不撓、艱苦奮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紅色精神。用生命踐行「人民消防為人民」的感動中國人物——四川木里森林撲火勇士之一濱州籍烈士張成朋,大愛無疆、獻身慈善公益的「感動山東人物」宋海燕……紅色基因已經深深融入這座城市每個人的血脈。
 
    5月1日上午11:00,濱州黃河大橋鋼管拱橋首個拱腳+端橫樑鋼樑整體吊裝就位,為後續鋼樑架設奠定基礎,拉開了鋼管拱橋鋼樑架設的序幕。大橋北岸跨大堤橋為130米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橋面寬度42.24米,拱肋矢高31米,130米鋼管拱鋼樑約3600噸。
 
    濱州五色盤中的黃色——黃河的顏色,為這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機遇。濱州因黃河而興,94公里黃河穿城而過,河寬灘大。作為黃河下游城市之一,近年來,濱州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高效整合黃河資源,實施「幸福黃河工程」,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遊帶,黃河農業園、黃河植物園等項目建成投用,紮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近百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黃河蜿蜒,人們置身其中,可以親切感受到田園美景與黃河風光交相輝映,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相得益彰,一麴生態宜居高質量發展的「黃河大合唱」正響徹濱州大地。
 
    黃河入海流。黃色為濱州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而藍色——那一抹深邃的海洋色,則為濱州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自然的饋贈和濱州上下同心的奮鬥,不斷描畫著那幅新藍圖。濱州向海而生,在渤海灣擁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126公里海岸線、130餘萬畝沿海灘塗。近年來,濱州不斷放大「蝦貝蟲藻魚」特色優勢,向海洋要質量、要效益、要增長,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渤海灣最大的凝析氣田——渤中19-6項目已經進入實質實施階段。而作為山東對蝦主產區,人們吃到的山東對蝦每兩個就有一個產自濱州。
 
    「我是居住在五甲楊郊野公園附近的村民,這個公園每天有很多人過來玩。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下象棋的,可熱鬧了。」濱州市惠民縣魏集鎮翟寺村村民蘇建芳說,以前的黃河岸邊都是石壩,沒有休閑娛樂場地,自從五甲楊郊野公園建成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濱州,這樣的公園隨處可見。近年來,濱州着力打造公園城市,新建、改造綜合公園、街角(口袋)公園等各類公園220餘處,廣大群眾出門見綠、推窗見景成為常態,一座生態之城已然成形。
 
    綠色,是生態濱州的代名詞。近年來,全市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和諧的綠色為基調,擦亮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名片,打造人城和諧、產城和諧、四季和諧的生態城市,推進「生態顏值」轉換為「發展增值」。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四減四增」行動,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灣長制聯動發力,連續15年實施林水會戰,全市林木覆蓋率達31.8%。2021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率在全省7個傳輸通道城市中分別列第1位、第2位。
 
    智者智城,濱州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古色為其做了最好的註解。濱州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孫子、范仲淹、杜受田、梁漱溟等名家名師都曾在這裏長期生活或工作、成長,擁有呂劇、剪紙等9個國家級、35個省級非遺項目,魏氏莊園、龍華寺遺址等5處國家級、49處省級文保單位。2022年,濱州市深入挖掘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富礦」,開展「六個一」「濱州手造」工程,舉辦中國·濱州傳統工藝博覽會,吸引了省內外47家傳統手工藝企業參展參賽。
 
    濱州的味道,讓人回味
 
    4月13日,「智能監控、行車記錄儀生產基地」項目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簽約落戶。
 
    4月29日,2022年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春季項目集中籤約儀式舉行,10個重點項目集中籤約,總投資87.51億元,其中世界500強1個,中國500強1個。
 
    5月11日,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項目集中籤約儀式舉行,來自深圳的5個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的高精項目正式落戶濱州,為當地電子信息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提供強勁助力……
 
    渤海之濱,黃河之州。濱州,不但地名有著磅礴的氣勢,其內涵,更是有著獨特的味道,這些味道源於產業、源於發展、源於科創、源於平安、源於品牌。
 
    產業的味道,優化了結構。濱州擁有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高端鋁業、智能紡織、精細化工產能全球第一。輕量化新材料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醫藥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文化創意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食品加工、家紡服裝、醫養健康、現代海洋、現代服務業五大優勢產業茁壯成長。
 
    發展的味道,提振了信心。濱州市深入落實「1+11868」工作體系,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奮力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更有質量。2022年一季度,16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二方陣;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2%,列全省第4位;稅收收入增長14.6%,列全省第2位;稅收佔比達到72.2%,列全省第6位;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增長9.58%,列全省第1位;進出口總額增長24.7%,列全省第6位;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2.6%,列全省第6位;全市規上工業營收2233.8億元,列全省第3位,增長17.9%,列全省第2位;規上工業利潤99.5億元,列全省第4位,增長20.4%,列全省第3位。
 
    科創的味道,鉚足了動力。全面深化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總投資23.8億元的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發、科技服務機構簽約率達100%;超高精細光刻膠等「中科系」國字號研發成果實現轉化落地;創新活力加速釋放,國家級平台載體達32家,省級以上科創(人才)平台達351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3.36%,列全省第1位。
 
    平安的味道,穩住了環境。建成全國首家地市級智慧城市指揮運營中心,大力實施「全科大網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網格化管理服務到邊到底;成為全省唯一、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連續3年平安建設考核全省第一,群眾的安全感不斷提升。
 
    品牌的味道,點亮了城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濱州深耕城市品牌打造。目前,4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33項位居全國第一,如紗線、布產量、產能全球第一,懸臂樑施工裝備、赤蘚糖醇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汽車活塞、風電鑄件產能全國第一,果糖、金屬板材生產規模全國第一,繩網、廚具市場份額全國第一,糧食加工量、鹽田蝦產量全國第一……
 
    這些全球第一、全國第一,代表着濱州製造的高度和深度,也充分展示了濱州的品牌形象。今年年初,濱州9個品牌入選第一批「好品山東」名單;2021年公布的山東民營企業100強中,濱州有9家企業上榜,魏橋創業集團營收總額持續穩居第一位。
 
    濱州的溫度,讓人舒適
 
    「打開地圖,什麼時間、在哪裏、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些信息標註得清清楚楚,就算咱們老年人也一看就懂。」今年68歲的戲曲愛好者沙素貞高興地說,「這地圖就像是個『小幫手』,在地圖上一找就知道在哪有幫咱的人!」
 
    沙素貞口中的「地圖」指的是「濱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地圖」。今年,濱州市在全國首創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地圖,將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站點的抽象信息,精準、全面且具體地繪製在地圖上,既便於群眾了解、參與、享受身邊的志願服務,又方便志願者定時、定點、定項目提供精準志願服務,真正打通了志願服務的供需對接,贏得百姓實打實的「點頭」「點讃」。
 
    「您好,這邊是防疫救援服務熱線回訪電話,請問您是霍先生嗎?上次您反映的買葯問題解決了嗎?」「好的,感謝您對咱們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還有啥需要幫助的問題,請隨時撥打我們的電話。」3月27日,濱州市陽信縣司法局工作人員王文涵正在進行電話回訪,追蹤此前群眾反映問題的解決進程。這一幕是王文涵的工作日常。
 
    3月13日,面對新一輪疫情,去年剛剛參加工作的王文涵主動請纓,到社區管控組工作,成為「抗疫沖在前」黨員幹部先鋒隊的一員。根據工作安排,她24小時駐紮在管控中心,接聽群眾求助電話,回訪問題解決進程,上報統計數據,及時領取和發放防疫物資……每天馬不停蹄地忙碌。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上下眾志成城,與時間賽跑、向病毒亮劍,健全完善扁平化指揮體系,成立省市疫情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一貫到底、高效運轉。市級領導包縣市區、縣級幹部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居,1.8萬名機關幹部下沉基層一線,築牢抗疫一線戰鬥堡壘。經過一個月的晝夜奮戰,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濱州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坐到群眾炕頭、想到群眾心頭、干到群眾點頭,紮實辦好各項民生事業,努力打造有溫度的城市,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城市的溫度,已然轉化成老百姓的滿意度。一季度,全市民生支出完成82.21億元,佔比達79.3%,12類197件民生實事紮實有序推進,就業、社保、醫保、低保水平均穩居全省第一方陣。3月份新一輪疫情發生以來,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實現市場供應充足,價格運行平穩,形成了民生保障的強大合力。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濱州,企業家同樣能感受到這股溫度,從而激發出他們進一步奮勇向前的熱情。全市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持續營造尊重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的濃厚氛圍,連續多年組織召開企業家大會、定期舉辦「濱州企業日」活動和企業家運動會、設立優秀企業旗幟廣場,不斷深化「一網通辦、一窗受理、幫辦代辦」改革,打造一流的「濱周到」服務品牌,「親清」政商關係氛圍更加濃厚。
 
    高校是一座城市的未來。在濱州溫度的滋養下,教育事業同樣交出亮眼答卷。全市集聚科創資源,全力打造「五院十校N基地」,加速人才、產業、科研成果轉化,成為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城市。濱州學院大高141航校順利推進,濱州科技職業學院新生入學,渤海公共實訓基地首批15家合作機構集中籤約,職業院校專業產業匹配度達75%。
 
    廣大駐濱單位為濱州發展加油賦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濱州帶着感恩之心,厚植服務意識,主動溝通聯繫,主動解決問題,主動爭取支持,與廣大駐濱單位攜手共建更高水平富強濱州。
 
    黨的事業根基在基層,關鍵在幹部。服務基層有溫度,為廣大幹部注入了一支「強心劑」。濱州旗幟鮮明地為基層幹部「撐腰」「站台」,通過基層減負、政策關懷等措施,讓基層幹部放心舒心安心,讓基層組織有人幹事、有錢幹事、有地方幹事、有章程幹事,充分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
 
    濱州的色彩,五彩繽紛;濱州的味道,五味俱全;濱州的溫度,五度宜人。
 
    站在全球、全國、全省「三張地圖」前,全市上下正以堅定的自信、昂揚的鬥志,勇立發展潮頭、書寫時代答卷,奮力開啟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新篇章。(記者 孫珂 通訊員 程芃芃 牛成龍 解曉龍 楊萌) 
責任編輯:萬思琪 濱州色彩濱州味道濱州溫度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