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去年粵海洋生產總值達1.99萬億  連續27年居全國之首

去年粵海洋生產總值達1.99萬億 連續27年居全國之首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2-06-09 10:40:20 來源:香港商報網

   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日上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陽江舉辦主會場活動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2)》和《2022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

 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達1.99萬億元,同比增長12.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6.0%,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2.1%;連續27年位居全國首位。

 近五年海洋經濟發展指數年均增速1.9%

 據介紹,《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2)》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與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編制,全文約2萬字,廣泛收集了涉海部門、沿海地市及佛山市的基礎資料,客觀反映了2021年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情況,重點呈現了14個沿海市和佛山市海洋事業發展的成果和亮點,突出展現了海洋對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在《2022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報告中顯示,2016-2021年,該省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中向好,指數年均增速1.9%。2021年,廣東省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洋經濟強勁恢復,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總指數為111.7,比2020年增長3.7%。

 「2021年廣東海洋經濟呈現出總量持續擴大、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特色鮮明、主要海洋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增強等四大特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在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3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6.4%,拉動地區經濟增長2.0個百分點。在海洋科技創新方面,獲評2021年度國家海洋科學技術獎項13項、省科學技術獎項15項。

 報告顯示,廣東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特色鮮明。珠三角核心區海洋經濟發展能級持續提升,高端裝備製造業、現代海洋服務業優勢不斷凸顯,世界級港口群加快建設。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初現成效。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產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湛江巴斯夫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海上風電、海洋油氣化工、濱海旅遊等產業穩步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廣東主要海洋產業方面也呈現了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海上風電發展迅速,全年海上風電新增投資超700億元,新增海上風電接入總量佔全國近三分之一。海洋油氣業、海水利用業、海洋化工業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43.1%、22.9%、14.4%。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大,海水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海洋優勢產業繼續做大做強。

 隨着世界航運市場逐步回暖,該省新承接船舶訂單量、海工裝備訂單量也大幅增長。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工程建築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濱海旅遊業實現恢復性增長。海洋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子信息業增勢良好,研發力度不斷加大。

 在涉海平台建設方面,截至2021年底,廣東全省建有覆蓋海洋生物技術、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環境等領域的省級以上涉海平台超145個。全省涉海單位專利授權總數為3.39萬件。

 廣東海洋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績。在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等領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共獲評2021年度國家海洋科學技術獎項13項、省科學技術獎項15項。

 另外,2021年,廣東全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2.04萬億元,同比增長16.3%。截至2021年全省共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362條,締結友好港口90對。在對外開放水平方面,2021年該項指數為121.7,比上年增長9.4%。對外經貿往來快速擴大,2021年與東盟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2%,外貿貨物吞吐量突破6億噸,實際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資額比上年增長13.6%。

 民生福祉也有所增進。2021年該項指數為108.9,比上年增長1.9%。人均海洋水產品供應量比上年增加了1.3千克,全省濱海旅遊市場逐步回暖。

 打造五大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 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在發布會上,屈家樹透露,目前廣東正在加快制訂2023至2025年全面建設海洋強省的三年行動方案,重點聚焦海洋科技、產業、生態、管理等領域實施「八大行動」,通過謀劃一批標誌性、關鍵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改革,推動海洋強省建設一年一變化,三年見到明顯成效。同時,我們在對《廣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進行修編,以陸海統籌為原則,對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布局優化、人居環境改善等提出指引,推動海岸帶地區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調發展。

 屈家數表示,廣東將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全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水平發展。突出港產聯動,做大做強沿海經濟帶臨港重化、海工裝備、海上風電等產業,把沿海經濟帶打造成更具承載力的產業發展主戰場。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為重點,打造向海開放高地。建設省級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發揮示範區在海洋高端產業集聚、海洋科技創新、粵港澳海洋經濟合作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打造支撐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載體。加強海洋產業穩鏈補鏈強鏈控鏈,重點打造海洋油氣化工、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洋旅遊等五大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帶動海洋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強化自主創新,培育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強勁動力。」屈家數強調,廣東將持續優化海洋科技資源配置,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為核心,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字號海洋創新平台,以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焦深水、綠色、安全等海洋高新技術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一批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先導性技術。健全海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海洋科技人才引育,營造良好海洋創新環境。

 廣東將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築牢藍色生態屏障。出台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和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生態工程總體規劃,構建「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態保護修復新格局。持續開展海岸線生態修復、魅力沙灘打造、海堤生態化、濱海濕地恢復以及美麗海灣建設等「五大工程」,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建設生態海岸帶。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積極發展藍色碳匯。建立陸海統籌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聯動機制,強化陸海污染綜合治理。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

 此外,廣東還將不斷完善海洋領域法規制度體系,制訂海洋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海洋大數據等公共服務平台,實施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傳承弘揚海洋文化,推動一批海洋博物館、海洋歷史文化遺址公園等建設,為全面建設海洋強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記者 徐紅 通訊員 馮建奎)

責任編輯:羅維維 去年粵海洋生產總值達1.99萬億  連續27年居全國之首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