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是否是一個不可企及的目標?2012年,江蘇鎮江成為第二批全國低碳試點城市。十年來,鎮江市堅持先行先試,探尋綠色轉型之道、降碳減污之策,書寫了氣候環境治理的「鎮江實踐」,向世界分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中國城市經驗。
循環生產的「綠色之路」
走進位於位於鎮江丹徒區高資街道的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安靜的廠區內綠植環繞,不見煙塵排放。「過去我們廠區在鎮江南山北邊,每年鎮江開兩會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我們的煙囪往外冒煙。現在搬遷到高資的廠區,再也看不到任何煙塵排放了。」鶴林水泥總經理助理盛新軍說。目前,企業三條產線中,兩條正在生產運行,一條正在進行技術改造,以達到節能目標。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各行業生產提出更高要求。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處於建築行業產業鏈最上游的水泥產業,也面臨着更高的能耗標準。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下發《關於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明確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水泥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2022年11月1日起實施的《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16780-2021)中,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等級限額為100千克標準煤/噸。相較於2012版能源消耗限額先進類別限額110千克標準煤/噸,限額下降幅度達9%。
「只有達到能耗的一級標準,進入前30%的行列,才能保證我們企業的長期生存。」盛新軍介紹,鶴林水泥是鎮江單體產能最大的水泥企業,年產量達850萬噸,主要銷往周邊南京、鎮江、揚州、常州及南通、上海、寧波、溫州、台州等沿江沿海地區。目前,全國水泥行業年產能已經達到28-30億噸,但實際需求量大約只有20億噸。面對需求量持續下降的行業趨勢,企業把發展目標轉向提煉內功。「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雖然是政府的目標,但也是我們企業節約成本、轉型升級的長期生存需要。」盛新軍介紹,水泥行業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熟料煆燒和粉磨兩塊,包括熟料煆燒中的碳酸鹽工藝分解和煆燒階段用煤,而用電也帶來間接的碳排放。經過技術改造和管理改善,鶴林水泥碳排放量已經從過去的每噸熟料1.1-1.2噸降低到現在的0.85噸左右。粉塵從過去的100多毫克每升降低到3-5毫克每升,減少了90%以上。
堅持走循環生產的綠色之路,讓鶴林近年來水泥生產綜合能耗不斷走低。據介紹,鶴林水泥把粉煤灰、脫硫石膏、有色金屬粉渣、冶煉廢渣等工業廢渣作為生產原料,全年生產使用「一次資源」不超過20%。廠區內,2座總裝機量達26兆瓦的餘熱發電站利用水泥熟料生產線窯頭和窯尾排出的廢氣餘熱進行發電。目前,發電站每年可發電1.5億千瓦時,解決了公司四分之一生產用電量,折算下來節能4.12萬噸標準煤,扣除發電成本後,每年可為企業節約電費1.05億元左右。目前,公司還在廠區屋頂鋪設光伏設備,計劃在未來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與餘熱發電、節煤節電措施相結合,進一步降低網電用量。
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使用回收材料、可回收原料,組件產品可回收利用率達到90%,單位產品碳排放指標位於行業前20%水平,成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江蘇省節水型企業」、「鎮江市第一批環保示範性企業」
鎮江市發改委介紹,近年來,鎮江市將碳達峰作為低碳城市建設倒逼機制,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推動全市產業鏈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以落實能耗「雙控」為動力,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15年-2021年,鎮江實施去產能項目167個,壓減水泥產能超508萬噸、鋼鐵產能超60萬噸,淘汰電鍍產能超10.4萬噸、焦炭(碳素)產能超95萬噸,累計關停化工企業500多家。聚焦節能降碳目標,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已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8家,市級以上綠色工廠92家。累計實施綠色化改造項目229個,年節能量達70萬噸標準煤。
來之不易的「綠色一刻」
揚中是長江第二大島,以出產河豚聞名,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工程電器島」、全國唯一的光伏全產業鏈的「綠色能源島」。 改革開放前僅有20多萬人口的揚中,以2萬多名供銷員走遍大江南北,解決了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難題,創造了「供銷員經濟」的發展奇蹟。
憑着敢闖敢做的精神和對新生事物的包容力、理解力,依託新能源產業起步早、發展快、布局優等優勢,2015年,揚中率先提出綠色能源島(太陽島)的建設目標。2016年11月,經國家發改委批覆,揚中成為全國4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範城市之一,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唯一的高比例新能源示範城市。
去年10月1日,揚中出現了來之不易的「綠色一刻」:平台監測顯示,有15分鐘全島用電完全來自光伏發電,用電負荷達到15萬千瓦。
揚中是全國第二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範城市,得益於配套電網建設成熟,揚中光伏滲透率位列江蘇全省第一,多個鄉鎮建起「光伏村」,以綠島實踐助力「雙碳」實踐落地。(楊軒)
走進揚中三茅街道濱江村勤豐居民點,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都安置了光伏設備,連接着家庭供電和電網。「夏天開空調,一個月下來電費也才一兩百元。」勤豐社區副書記蔣波向記者展示了自家安裝的光伏設備,他家的屋頂光伏容量共8KW,不但可以自發自用,還可以余電上網,獲得額外收益。目前,社區的居民們都已經收回了安裝設備的成本,享受到「綠電」福利。
蔣波介紹,2017年起,勤豐社區開始推進金屋頂工程,除國家、市級光伏發電補貼外,村委會補貼安裝戶3000元/戶,以當時3KW容量設備投資總價21000元為例,居民實際投入成本僅18000元。2018年531新政發布之前的安裝戶,可以享受國家0.42元/度的補貼和地方政府0.3元/度的補貼,即每度電上網售價可達1.1元。
「其實剛開始推進這項工作很艱難,大家有各種各樣的疑問,設備壞了收不回成本怎麼辦?電價補貼有多少?我們一戶一戶做工作,村里開會集體商議補貼辦法。」蔣波說。揚中經濟強,居民家底殷實、見識廣,面對新生事物也並不排斥。聯繫設備安裝企業、保證設備維修、落實電價補貼政策……經過一系列的工作,居民們打消了疑慮,積極參與屋頂光伏設備安裝。目前,濱江村已安裝屋頂光伏116戶,其中勤豐社區82戶,以一戶居民安裝3KW屋頂光伏計算,每年發電量約3000度,平均收益約為3000元。相比燃煤發電,每年全村屋頂光伏發電可節約燃煤190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522噸。
為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和鄉村振興兩大國家重大戰略落地,鎮江市積極推進全市域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工作。在2021年10月16日舉行的第五屆國際低碳(鎮江)大會暨碳達峰碳中和2021金山峰會上,鎮江8個市、區和相關投資主體集中簽約,在江蘇全省率先開展全市域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工作,預計全市擬開發建設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裝機總規模超過100萬千瓦。
鎮江市發改委主任談沁磊介紹,近年來鎮江還加快了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儲」「調」等關鍵環節上做文章,積極布局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着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綠色金融」撐低碳建設
低碳城市建設成效不斷凸顯,讓鎮江的低碳行動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4月27日,鎮江市發改委聯合人民銀行鎮江市中心支行,發布首批企業(項目)綠色金融支持「白名單」,30家入選企業將享受到銀行給予的優先授信、優惠利率、優質服務、優先量身定製金融產品等「四優」金融支持。鎮江農商行今年創新推出「蘇碳融」產品,通過與再貸款政策對接、與企業碳賬戶掛鈎的創新模式,實現對綠色低碳企業項目的精準支持。不久前,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拿到了工商銀行發放的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鎮江市正探索構建以碳賬戶金融為核心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服務企業減碳降污協同和區域綠色低碳發展。
鎮江市發改委表示,2021年9月召開的鎮江市第八次黨代會將打好緊抓「雙碳」落地關鍵戰」作為未來五年要奮力打好的「五大關鍵戰」之一,旗幟鮮明地宣告了鎮江以綠色發展踐行「雙碳」戰略的決心和信心。目前,鎮江正錨定「雙碳」目標,對標綠色發展,深度謀劃,加快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體系,把生態文明發展理念有機融入到制度建設、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中,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記者 杜林 宋璟)
頂圖:位於鎮江西郊的世業洲,四面環江,擁有長江岸線27.67公里,以前過度開發利用曾讓世業洲一度黯然失色。近年來,世業洲通過推進整島生態環境整治,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江中綠島、生態之島。習近平總書記來此視察時盛讚:「比畫還美」。(鄭徒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