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提問現場
20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在大會開幕前,會務組首次對傳媒開放“黨代表通道”,請黨代表走向通道,接受記者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高翔代表就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問題回答本報記者提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高翔
高翔表示,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已向世界作出了實現“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對於如何加快科技創新、以能源科技助力“雙碳”戰略的問題,他有四點體會。
一是前瞻性。能源領域的前沿研究是當前國際熱點,我國要面向能源科技前沿,加強多學科交叉協作和國際交流合作。例如,浙江大學正在建設碳中和研究院,整合多個學科,共同推動碳中和相關領域基礎前沿交叉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同時,浙大還建立了多學科交叉的“智慧能源”班和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等,培養未來的創新領軍人才。
二是戰略性。戰略性科技創新成果需要依託高能級創新平台推動實現,浙江省高度重視高能級創新平台的建設,截至目前已布局10家省實驗室。 6月9日掛牌成立的白馬湖實驗室,是能源與碳中和浙江省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浙江產業發展需要,布局太陽能轉化與催化、規模化儲能與氫能、能源清潔低碳利用等主攻方向,着力破解能源領域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打造全球能源領域的創新源頭和人才高地,搶佔“雙碳”技術制高點,為實現能源與碳中和領域的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浙江方案。
三是長期性。能源科技創新的特點是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需要有一支持續攻關的創新團隊來支撐能源科技的不斷創新。以近年來屢獲國家級科技獎勵的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為例,在長期持續攻關中,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彙聚成長了一批創新領軍人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團結向上、勇於創新、敢挑重擔的團隊,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3人。87歲的岑可法院士,仍堅持奮鬥在科研第一線,為能源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持續發光發熱。
四是應用性。能源科技創新要重視與行業龍頭企業、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推動成果落地應用,支撐產業升級,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和浙能集團開展合作,針對煤炭清潔利用的迫切需求,研發了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實現了規模化應用,獲得了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作為黨代表,我將繼續面向能源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勇於擔當和主動作為,為國家和浙江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高翔表態說。(記者 謝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