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播種廿五載 教育見成果

【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播種廿五載 教育見成果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2-06-22 00:01:01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 楊潤雄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年以來,歷屆政府均重視教育,致力培養香港青年人成為有為的新一代,能夠在21世紀資訊豐富、科技發達、社會迅速變遷的全球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貢獻國家和香港社會,成就自己。雖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我們在教育方面的深耕細作已經結出不少好果子。

 教育投資 長遠承擔

 回歸以來,教育經常開支大幅增長173%,用以提升教育質素。2022-23年度的經常開支預算為1019億元,總開支預算更達1119億元,顯示了政府對教育的長遠承擔。

 雖然政府近年須因應人口高齡化及醫療需要而持續提高社會福利和衛生開支的比例,但教育仍然是重要一環,5年之間,本屆政府已累計額外投放逾135億元經常開支,用於一系列改善措施,提供優質教育。教育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由3.3%提升至3.7%以上,而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單位成本亦有兩成半至三成的增幅,根據2022-23財政年度預算,公帑資助大學達到331120元,資助中學達到99460元,資助小學達到78860元。至於幼兒階段,本屆政府於2017/18學年作出突破,推出優質幼稚園教育,透過經常性資助承擔學生單位成本,數額將增長至49280元。

 本屆政府以「專業領航」為原則,成立了8個專責小組,分別為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及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就相關重要教育政策作出檢討,教育局亦正逐步落實這些小組的建議。

 高等教育 與時並進

 回歸後,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別迅速,透過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教育界別並行發展,讓我們人才輩出,回應知識型經濟和世界急速轉變的挑戰。在適齡人口中,參與學士學位課程的青年人由1997年的18%大幅增至2022年的55%,若連同副學位程度計算,目前更達80%。

 這不單是數量上的增加,更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其中,本屆政府於2017/18學年起推行一項新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資助所有合資格學生修讀本港合資格院校開辦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學士學位課程;並於2018/19學年將「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恒常化,每年提供3000個學士學位及2000個副學位課程名額,資助同學修讀與人力需求殷切行業相關的指定自資課程;又在2020年推出12.6億元「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資助自資院校發展及優化切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課程計劃。我們重視職業專才教育,並已在2020年底開展副學位教育檢討和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以強化職專教育在學位和副學位的定位;而為了研究應用學位將來的發展,教育局已在先導計劃下挑選了4個自資專上院校學位課程,並將於下學年推出,我們對此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本屆政府亦大幅增加大學研究的資助並致力吸引人才,配合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包括向「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設立30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設立「傑出學者計劃」,以及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資助大學聘任國際知名創科學者及其團隊來港任教及參與研究工作。自2018/19學年起,所有修讀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均獲學費豁免,迄今已有7200名學生受惠,我深信本港創科人才庫將不斷壯大。各所大學亦正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推展合作辦學及科研項目的計劃,為香港及區內其他城市提升競爭力。

 課程改革 早先鞭

 新一代人才必須從小培育,特區政府的中小學課程改革也早先鞭。在2000年,政府接納了教育統籌委員會提出的21世紀教育藍圖,並在2001年推行,由小學至初中開展,至2009年推行新高中課程,為學生提供寬廣而均衡的課程和多元出路,讓學生能按興趣、能力和志向規劃人生路向。教育局自2014年起持續更新學校課程,回應社會的變化和學生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十五年一貫學校課程的規劃。

 教育局於2017年底成立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全面檢討中小學課程,致力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他們應具備的價值觀和素質。我們已根據專責小組的建議,優化高中課程以創造空間照顧學生多樣性和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在2021/22學年由中四級起逐步實施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又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教育科。此外,教育局為中小學編訂《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進一步推動價值觀教育;並在課程發展議會下成立「STEM教育常務委員會」,優化推動STEM教育的策略;又加強推廣應用學習,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的中四學生人次由2020/21學年的950大幅增加至2021/22學年的5180,明年我們會將課程數目由52個增至58個。

 提升教師水平 強化專業發展

 要推動優質教育,我們需要一支優秀和專業的教師團隊。為此,政府除了提升教師入職的要求之外,亦不斷投入資源,致力推動教師持續專業發展。

 回歸初期,中小學仍有大量非學位教師及未接受專業培訓的教師。及至2017/18學年,小學和中學的學位教師職位比例分別為65%及85%。在2019/20學年,本屆政府一次過全面落實教師學位化政策,將比例提升至100%。由2020/21學年起,新入職教師、在職教師及擬晉升教師均須參與更有系統的培訓,當中核心培訓聚焦教師專業角色及操守,以及《憲法》、《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以強化教師履行應有的專業行為和表現,以及清楚了解香港的憲制地位,提高他們的國民意識及國民身份認同,有助他們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作為學生的楷模,啟迪學生,引導學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鞏固法治。由2022/23學年起,公營學校的新聘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測試,方可獲考慮聘用。

 因應專業所需及社會人士的關注,我們亦加強教師隊伍的管理,嚴懲失德的教師,獎勵優秀的教師。教育局正制訂一套教師專業操守指引,提供清晰的指引及示例,使教師時刻注意謹言慎行,守規守法,而教育局檢視教師的註冊時,亦會以此作為參考,預計本年內完成。

 立足香港心繫國家面向世界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五千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憑藉全國人民的努力和奮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舞台上舉足輕重。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這座國際城市背靠祖國,享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加上「一帶一路」建設、「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青年人必須珍惜和爭取機會,在香港、國家以至世界舞台上盡展所長。

 立足香港,作為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國家理所當然,學校推動愛國教育責無旁貸,學生學習國家歷史和發展、《憲法》、《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既是必然亦是必須。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不斷透過學校課程及學生活動推行國民教育,而本屆政府更重點推動國民教育,在2018/19學年把中國歷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並於2020/21學年開始推行新課程,讓學生整全及有系統地學習國史。新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讓學生深入了解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與國家的關係、國家的最新發展及世界大局,並在多元社會中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加深個人對國民身份的了解和認同。

 事實上,國民教育相關的學習元素蘊含於中小學課程各科,我們亦與時並進,設立「國民教育一站通」網上資源平台,並且持續提供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包括老師教學資源、學生自學課程和互動遊戲等。

 在學生活動方面,由2017/18學年起,教育局進一步推廣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每年提供約十萬個交流名額,足夠讓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獲一次到內地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從多角度親身體會國家在歷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深化課堂所學,加強國民身份認同。由2018/19學年起,教育局為學校提供經常津貼(目前每校每年可獲15萬多元)及專業支援,以鼓勵更多學校參加姊妹學校計劃,迄今已有超過770所香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成2000多對姊妹學校,通過舉辦多元化的交流活動,加深香港學生對內地的了解,並促進兩地學生的情誼。

 全城同心 共慶回歸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值得全民慶祝,多個政府部門及社會團體都籌辦了不少活動。其中,教育局合共舉辦12項活動,例如粵港姊妹學校中華經典美文誦讀比賽、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特殊學校學生綜藝大匯演、STEM教育博覽會、家長教育短片創作比賽等。我呼籲同學參與或關注這些活動,既能感受當中的氣氛和樂趣,亦能把握寶貴的學習機會。

 這幾年間,在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之下,特區已經由亂及治、由治及興。而我們亦逐步建立了一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為教育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為學界不同領域奠定基礎,創造有利發展條件;為青年人提供機會,開拓發揮空間。讓我們在這機遇面前、希望面前好好鍛煉,同心向前,一起創建更美好的香港!

責任編輯:程向明 【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播種廿五載 教育見成果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