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丨香港這步「四+四」妙手棋 將盤活怎樣的大棋局

有片丨香港這步「四+四」妙手棋 將盤活怎樣的大棋局

責任編輯:楊眉 2022-06-29 16:38:0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1.png

 走過開埠180周年的香港,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外界看到,作為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具經濟活力地區之一的「東方明珠」,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除繼續着力發展四個傳統中心——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之外,正努力發展創新科技中心、航空樞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四個新型領域。

 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香港具有著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身背「獅子山精神」的750萬香港居民深知:香港正在迎接新的機遇,邁向更美好的未來。它所走出的這步「四+四」秒手棋,將盤活怎樣的大棋局,值得期待。

 一項排名背後的新實力

 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面向維多利亞港的地標建築國際金融中心,一直是遊客到港的打卡所在。

 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僅次於紐約和倫敦。自2018年起,香港在這全球最權威的國際金融中心考核指數中一直位居三甲之列。香港亦與紐約、倫敦,並稱為全球金融市場上的「紐倫港」。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產值占經濟總量的90%以上,是世界上服務業佔GDP比重最高的經濟體,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行業之一。據統計,2020年香港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23.3%,從業人員達到27.4萬人,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

 近年來,隨着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和基金互認等先行先試政策不斷推出,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渠道逐步增多。並且,在「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引領下,香港同內地互補優勢被進一步放大。數字表明,截至 2021年12月底,滬港通及深港通的北向平均每日成交約 1201 億元人民幣,較年初上升32%。

 以聞名海內外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為例,其所轄的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香港期貨交易所(期交所)、倫敦金屬交易所分別進行證券、衍生產品、工業用金屬交易,IPO募資曾數次問鼎全球第一,是內地企業海外募資的首選平台。僅以山東為例,截至6月8日已經有58家優秀魯企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此外,截至2021年底,香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數量達到153隻,總市值達到4290億港元,較2020年上升9%創歷史新高。從事ETF業務的南方東英副總裁和弦在接受《中國基金報》採訪時稱:「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以及香港ETF市場產品線的豐富,加大了投資人的熱情。」

 5月27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原則同意兩地交易所將符合條件的ETF納入互聯互通。這意味着互聯互通機制在股票、債券市場平穩運行多年後,再迎來新的發展。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提出: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平台。

 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更可發揮在金融領域的比較優勢。

2.png 

 (註: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水凝膠,可以殺滅沖廁系統中的細菌及病毒,包括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種株。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

 一次奪獎背後的新方向

 2022年3月底,香港5個發明一舉奪得國際發明界享負盛名的「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殊榮「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在此次奪獎背後,能看到「重塑、創新、升級、長遠」正成為香港經濟界的普遍共識。

 重塑,是思想觀念和發展模式的顛覆;創新,是區域競爭的核心;升級,不僅是改變物理空間更是調整商業模式;長遠,是不拘一時、不囿於地的精神沉澱。

 正是在「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香港代表除獲得最高殊榮外,還得到204個獎項創歷年新高。不少獲獎項目緊跟時事,如拿下金獎的香港大學「新冠病毒污水監測」技術,已在全港範圍廣泛應用。

 過去數年,特區政府已投入1300億元港幣推動創科發展,並初見成效,初創企業數目由2014年約1000家,躍升至2021年約4000家;同期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額由12.4億元港幣大幅增加至逾417億元港幣;創科界就業人數由2014年約35500人,增至2020年逾45300人。這些優質的人才和項目,加上世界級大學、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加持,香港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步伐正越走越快。

 在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過程中,法治和司法獨立是基石般的存在。法治和司法獨立在香港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是全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法律同屬一系,與國際商業交易規則相接軌。此外,香港擁有大量精通多種語言的法律及爭議解決人才,具備成熟和穩健的法律制度。在「2021年國際仲裁調查報告」中,香港獲評全球最受歡迎仲裁地點的第三名。所以,香港不負其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美譽。

 在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新型區域,香港在亞洲更是首屈一指。影視和錄音製作、珠寶及平面設計、生產技術、刊物、時裝,都廣受海內外人士歡迎,這與香港嚴謹、穩健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密不可分。早在1990年,香港特區政府知識產權署就已成立,專項處理專利註冊、貨品商標註冊及其他相關工作。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的「 202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知識產權的評分全球排名第七。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有力協助內地及香港企業打進國際市場,同時亦便利海外投資者開拓內地。

4.jpg 

(註:香港葵涌貨櫃碼頭圖片。香港中通社供圖)

 一組數據背後的新起點

 位於中國大陸南端的香港,居於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一直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1800萬箱,這是香港2020年的吞吐量。在這裏,900家與船務有關的公司,每星期可向全球600個目的地發出270班貨櫃班輪。

 香港在海運的優勢,在於完整的、一條龍式的優質服務,包括船舶融資、船務代理、船舶管理、船務經紀、海事保險和海事法律及仲裁等,這都與高效的港口服務相輔相成。

 並且,香港、深圳和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港口群,能夠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增強港口群整體國際競爭力。未來,香港還會加大力度,吸引更多航運要素匯聚香港,支持高增值海運服務發展,以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同時,緣於香港的地緣優勢,香港正進一步提升其航空樞紐的地位。在香港,4小時飛行航程可達亞太區主要市場,5小時飛行航程範圍更覆蓋全球逾半人口。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貨運機場,約120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營運航線,往來全球超過200個航點。擴建後的香港國際機場2035年起更可達到每年處理1.2億人次旅客和1000萬噸貨物的目標。

 目前,香港國際機場與大灣區之間的「海空貨物聯運」已在香港和東莞間試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口岸三項重大跨境基建相繼落成,有助香港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促進香港與內地及澳門特區的人流和物流。

 港口和航空的優異表現,有力支撐起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單獨的關稅地區,一直維持自由貿易和投資體制,不徵收關稅,讓資金、人才、信息、貨物自由進出。2020 年,香港商品貿易總額達 81973 億港元,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貿易中心。

 以2021年10月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秋季七大貿易展」為例,該展會以「實體+網上」展覽模式舉辦,吸引了全球超過1700家展商參與,展示了一系列嶄新及頂尖的科技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和資訊。

 香港還與20個經濟體簽訂8份自由貿易協定,與31個海外經濟體簽訂 22 份投資協定,這都為香港企業及投資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更優惠的准入條件。

 數據顯示,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超過9000家,創了新高。目前,有7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總部設在香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香港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建設雙引擎正不斷前行。

5.jpg 

 (註:尖沙咀星光大道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巨型銅像。 香港商報供圖)

 一場論壇背後的新互鑒

 2021年7月21日,一場名為「融通中外·文明互鑒」的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在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出席本次論壇的,有海內外眾多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

 再看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亦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榮譽會長譚錦球對媒體表示:「首次將香港的文化地位寫入國家規劃,這是對近代以來香港中外文化薈萃之地特質的認同,並希望香港發揮更大作用。」

 隨着中西文化在港不斷相互影響和融合,慢慢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香港文化。不少中國民間風俗,如飄色巡遊、太平清醮、盂蘭勝會等,在香港社會間無間斷地發展。而賽馬、足球、「七欖」等西方運動也漸漸在香港社會普及。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就表示,「七欖」是香港近年辦得有聲有色的體育盛事,專程來港的球迷以國際遊客為主。

 香港飲食文化也相當著名,糅合了西餐特點的香港本土飲食文化,被外界遊客所追捧,被譽為「美食天堂」。

 在文化領域,香港更極具國際大都會的獨特魅力。如香港藝術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法國五月藝術節和中國戲曲節吸引著海內外遊客,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更是國際藝壇盛事。香港還是全球第二大藝術品拍賣市場,佳士得、蘇富比等頂級拍賣行以及高古軒、白立方等國際畫廊均落戶香港。

 值得一提的是,特區政府全力打造的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文化建設,它是香港的文化新地標。其中,在表演藝術方面,率先落成啟用的戲曲中心,肩負推動戲曲發展、推廣和傳承的功能;自由空間則為當代表演藝術提供一個無拘無束的舞台;將於2023年落成的演藝綜合劇場,則會為舞蹈、戲劇等提供設備完善的高端表演場地。

 尤其令香港市民和各地遊客欣喜的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剛剛開幕,在這裏可觀賞難得一見的國家級珍品;展示當代視覺文化的M+博物館,也已對外開放。這兩座建築獨特的世界級博物館,連同擴建後已重新開放的香港藝術館,在九龍半島、維港灣畔鼎足而立,已經形成一個難得的博物館群,將為旅客帶來豐富的文化旅程。

 可以說,香港具備中外文化薈萃的特色和優勢,加上廣泛的國際脈絡,有能力匯聚各方人才,成為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間影響力的平台。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不只是抽象的時間概念,它豐富了這座國際都會的地域性格,讓城市中個體都能感觸時代變革,共同締造美好生活。(供稿人:香港特區政府駐山東聯絡處  香港商報

 頂圖:香港中環金融區。新華社供圖

責任編輯:楊眉 有片丨香港這步「四+四」妙手棋 將盤活怎樣的大棋局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