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中新知識城:擦亮歷史文化底蘊實現鄉村振興

有片|中新知識城:擦亮歷史文化底蘊實現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蔣璐 2022-08-15 19:21:1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新廣州知識城地處廣州市地理幾何中心,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北部,規劃總面積為232平方公里。作為中國與新加坡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以知識經濟為創新模式,以打造成為一座經濟、人文與生態高度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宜居之城為目標。從2010年6月30日正式奠基,歷經十二年的發展已具有未來城市的雛形。

    在中新知識城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進程中,卻上演了「產業興農」的鄉村振興路徑,依托黃埔區產業基礎優勢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的輻射帶動,依托轄內原有的自然生態優勢和農業資源,知識城城鄉融合高歌猛進,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現代化、宜居化、品牌化,農民富、產業興、鄉村美的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中新合作:12載知識「引力」成就科創熱土

    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展廳裡,作家們了解了到這個中新國家級合作平台的前世今生。2010年6月30日,中新廣州知識城奠基開建。2018年11月,知識城正式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2020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知識城總規」),賦予知識城「一港一區兩地」的國家使命,知識城迎來了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級雙邊合作專案等多重戰略機遇。

    據了解,過去一年,知識城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813億元,同比增長37%,竣工投試產項目89個,達產產值超170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3016億元。歷經12年發展,知識城累計註冊市場主體2.4萬家,註冊資本近4815億元,高端產業、創新平台、前沿技術、頂尖人才、民生福祉等在此不斷集聚,知識城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際上逐漸打出知名度,引力效應越發強勁。

    當前,中新廣州知識城已建成全球頂尖的生物製藥產業集群、積體電路產業化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全國唯一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統一管理的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最集中的地區,正在全力建設中國納米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化高地。

    2平方公里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中新合作二期)正全面啟動建設,能源總部基地等25個專案加快推進,合作示範區首期項目正式動工,330米高的中新合作標桿專案--知識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主體結構施工,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也在加快建設……知識城已進入新一輪的擴容提質發展,不斷吸引着中國和海外資本的關注,引入更多中新合作項目。一座環山繞水、生態宜居、智慧服務、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的「山水創新之城」正在廣州東部冉冉升起。

    中新青年:放飛創業夢想

    中新智慧園是中新雙方深化知識城科技創新、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合作的重點專案之一,成為知識城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生物醫藥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合作的新引擎。該園區是由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知識城合資公司」)自主開發並獨立運營首個旗艦產業園專案,總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秉承「生態綠色」理念,融入新加坡元素,保留部分天然生態坡地,融入風雨連廊、屋頂花園、人行步道和海綿城市等特色設計,由四大社群(展示交流區、產業孵化區、產業加速區、生活配套區)共12棟各具功能特色的建築組建而成,總投資逾14 億元。

    在采風行程中,作家們走進位於中新智慧園的中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在這個2500平方米的科創空間裡,「中新智慧園分館」的生命樹理念造型書架、弧形地面的雙龍戲珠設計、新加坡年輕人喜愛的咖啡吧社交場所、可立馬躺下休息充電的膠囊太空艙……隨處可見的細節流露出中新合壁的創業風,兼具中式建築「榫卯」與新加坡「娘惹風」的文化碰撞閃爍着火花。

    作為中新智慧園中獨具特色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平台,基地Launchpad全面對接中、新兩地的創業社群、創新企業、投資機構、科研院校及政府服務體系,通過專業一站式服務,為中新兩國以及國際青年創業者打造一個國際化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實現國際平行孵化。並且,知識城管委會與新加坡政府目前正在制定為新加坡創新企業和創業人才「量身定做」的專項扶持政策,未來可期。

    作為改革文學作家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蔣子龍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他在與基地Launchpad相關負責人交流後直言:「很受衝擊。因為在疫情影響的當下,自己卻在黃埔感受到生活的強大和力量,特別是中新廣州知識城工作的年輕人工作狀態給我以信心。他希望未來能再到這裏,見證知識城新的發展」。

2.jpg

    中新廣州知識城以「產業興農」推進鄉村振興,位於知識城的逕下村煥發新活力。李劍鋒 攝

    擦亮歷史文化底蘊實現鄉村振興

    在持續推進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之際,中新廣州知識城更在人文與生態高度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宜居之城目標上發力,以美麗鄉村建設,生動的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如何更好的促進城鄉融合?如何更好的以工業反哺農業?如何讓鄉村振興工作服務工作大局?作家們在蓮塘村、逕下村的實地探訪中,深刻感受到中新廣州知識城給出的答案:「產業興農」。

    蓮塘村是中國傳統村落、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村裡的大祠堂顯示了蓮塘村古老的內涵。時四陳公祠建於1899年,2013年重修,修舊如舊,仍保留着古風古韻。

    作家們一走進這個有着700多年歷史的蓮塘村,便被眼前的美所驚豔到。蓮塘村藏身山林,荷香彌漫,村前的荷塘,滿眼青翠,孩童在村前的廣場上嬉戲,河邊垂釣的老人一派祥和,好一幅鄉村的寂靜之美。

    據介紹,蓮塘村的古遺存占了36處。除古樹外,這裏有最早始建于宋代的12口古井,建於清代的時四陳公祠,以及鴻佑家塾、秀昌書舍、友恭書室等嶺南特色古建群落和2條街、11條巷道,還有20世紀50年代建成的青蓮戲台。

    過去蓮塘村不少村舍傾頹、村貌破舊,現在蓮塘村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房前屋後鳥語花香,成為黃埔區「十古」文化遺存保護及活化利用工作成效的真實寫照。

    古遺存經過精心修繕、科學運營,為蓮塘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外開放的「鏈咖啡」館、「荷塘月色」茶室、「愛膳蓮塘」餐廳、九佛蓮塘「懂通實」活力館、蓮塘家風館、黃埔圖書館蓮塘分館……新舊之間的碰撞讓歷史文化古遺存「活」了起來,也吸引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輕村民回來,蓮塘村這座古村正煥發新活力。

    通過生態改造,廣州中新知識城內的綠水青山連點成線,村民的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鄉村旅遊也得到提振。漫步在逕下村的稻田花海、瓜果種植基地、林趣園和水上運動體驗中心等生態體驗景點,平崗河、納米農業公園,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在知識城蓬勃興起。

    據悉,科學城集團、知識城集團、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等區屬國企紛紛下鄉,啟動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帶動多條村圍繞區域特色發展優勢農產品,構建覆蓋配送、物流、儲藏、加工和觀光休閒的完整農業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有力推動黃埔區鄉村振興出新出彩。

    逕下村再也不是過去的「空心村」,傳承活化讓古村煥發新活力,擦亮知識城的歷史文化底蘊,鄉村振興為這裏帶來全新的體驗。「這裏鄉村,有火車,有小橋流水,有豪華的民居,丹竹成牆,這是一個漂亮的鄉野,同時又是一個美麗的城市」,蔣子龍感歎:「這裏的鄉野裡有現代城市的元素,現代城市裡享受鄉野的自然風光,這特別好」。

    「看了很多個村子,讓人感覺回到過去的時光,再見昔日曾經消失輝煌,仍泛着光彩」。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散文學會會長王劍冰說,「在黃埔,不僅能看到高樓大廈,還能看到古村落、荷塘、老戲台、古榕樹,既現代又古樸的,都市里的村莊,環繞着都市,這是一個先進的發展理念,一種超前的發展道路。既充滿現代的大氣象,又有着時代的小風味,帶着歷史文化的鄉村依然活泛着」。

    黃埔鄉村裡一個個老祠堂、老戲台、老石橋、老磚牆,讓他都感覺親切。「黃埔的鄉村保護,真的做到了在時代脈搏的跳動下,依然能感受到民族的氣息」,王劍冰建議:「這些老村莊保護起來後,關鍵還是要讓這些村莊維持活力,充滿煙火氣」。

    當下的黃埔,正大力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長效機制,在保護的基礎上,串聯起包括:紅色文化、傳統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工業文化等各類歷史文化遺產,通過數位化手段構建融入生產生活的歷史文化展示線路、廊道和網絡,將歷史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記者朱樺 黃裕勇 喬凱)

    【采風團成員(按照年齡大小排名)

    蔣子龍: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作為改革文學作家代表,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

    陳世旭:中國作協原主席團委員,江西省文聯原主席兼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朱小平:著名文史學者、散文家,《海內與海外》主編。

    吳志實: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原民盟中央宣傳部部長。

    王劍冰: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散文學會會長。

    陸春祥: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頂圖:中新廣州知識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國家級雙邊合作專案,正加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責任編輯:蔣璐 有片|中新知識城:擦亮歷史文化底蘊實現鄉村振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