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到要「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處深港兩地,佔地面積僅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園區,如今已有150多個高端科創項目推進落地。
讓我們一起走進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
來看這裏獨特的區位優勢
+
不斷疊加的政策優勢
如何推動河套合作區奔向世界級創新高地
河套合作區獨特的區位優勢
吸引香港青年來深創業
在深港協同創新大廈內,這家由幾位深港青年聯合創立的深圳鯤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落地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後,不斷推進晶片技術攻關,並獲得河套合作區的政策支持。僅用3年時間,公司快速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至今已完成多輪融資。
在深港協同創新大廈內,這家由幾位深港青年聯合創立的深圳鯤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落地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後,不斷推進晶片技術攻關,並獲得河套合作區的政策支持。僅用3年時間,公司快速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至今已完成多輪融資。
「我們有兩位創始人來自香港。之所以選擇這裏,是因為我們認為這裏有天然的優勢,可以方便兩邊通勤。」深圳鯤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欒麗紅表示,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之後,這裏為公司提供了房租、人才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助力公司快速發展。
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欒麗紅表示,希望在合作區內推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應用場景的大規模落地,期待能跟香港的高校做更多的合作、聯合研發、引入香港實習生等。
融合兩地科研力量
產出一批可轉化的科研成果
在這片創新資源匯集的熱土,不僅企業獲得迅速成長,一批批香港高校科研機構也紛至遝來。
合作區已經引進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五所香港高校共10餘個優質科研項目。其中,港城大、港中文、港科大等5個項目已正式運營開展科研活動。
此外,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桌面型電子顯微鏡、全國首個開放式醫療機械人測試基地,都是香港科研機構在河套地區里收穫的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自2019年落地河套地區以來,利用合作區的地域和政策優勢,融合兩地科研力量,產出一批可轉化的科研成果。
在回答記者關於「在大學裏建實驗室與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里建實驗室的區別」問題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葉德全認為,「有很多區別,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所以大學老師專注於教課、做基礎研究。但是在河套地區建實驗室,我們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做轉化研究,把基礎知識轉化成有用的產品。」
「務實」是葉德全對在河套工作的最深體會。葉德全認為,河套地區對科研的目標導向非常明確,項目有專員跟進,遇到問題直接反映,辦事效率非常高。
「我們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邊完成硬件設施建設,甚至還有十幾個項目已經在開始做了,就說明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的做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葉德全說。
企業和科研機構匯聚河套合作區
推進深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隨着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越來越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在這裏匯聚,推進深港共同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量子精密測量研究所所長劉駿秋介紹,合作區可以集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力量,開展國際化學術合作。此外,他還感受到合作區內有很多小的初創公司會提供很好的技術模塊,使得量子信息科學不僅僅是處於基礎研究階段,而是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使用它。作為一個實用化的產品,他認為這個是河套地區的獨特優勢。
河套合作區還在深港協同評審制、孵化器協同運營等方面率先破題,突破深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出台涉及深港的「聯合政策包」、產業「政策包」、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政策包」,全方位助力港人港企來深發展。
中國(深圳) 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項目研究員劉雪菲認為,河套合作區建設以來,集聚了很多高端的創新資源,以及港澳創新創業人才。未來因應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河套和香港可以合力把「園區研發、香港產業化」的路徑拓寬,為實現香港再工業化助力加碼,也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深圳衛視深視新聞記者 唐萍 郭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