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發布一周年。「擴區」後的前海覆蓋了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機場及周邊片區、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擁有「海陸空鐵港」頂流配置。《前海方案》實施一年來,各項實施計劃加速推進,釋放出強大的發展動能。
數據顯示,2021年,前海地區生產總值1755.67億元、同比增長10.5%;實際使用外資58.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9%;關區進出口總額1.74萬億元、增長20.3%。今年1-6月,實際使用外資35.33億美元、增長17.4%。
深港合作走深走實
《前海方案》發布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大利好,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深港兩地優勢互補。前海推進深港合作,多點開花。日前,聯合香港財庫局聯合發布支持前海風投創投發展十八條措施,獲香港業界熱烈反響。發布惠港「九件實事」,覆蓋住房、創業、服務、就業、平台、科創、金融、落戶、民生等九個方面,為港人港企在前海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在前海執業的港籍律師吳樂茗,是第一個來到前海執業的「大灣區律師」,「前海提供的各項支持政策讓人安心,這裏既有國家提供的戰略平台和政策支持,區域內又有無數跨國企業和相關協會搭建起完整的法律服務生態,這對開展涉外法律工作來說至關重要。自己一直渴望能成為獻身大灣區建設的一份子。」吳樂茗說。
《前海方案》提出,要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今年7月,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建成開園,拓展青年創業空間至13.9萬㎡,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335家。前海實施港澳青年招聘計劃,發布崗位4104個,2021年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港澳台項目667個,新增香港稅務師、導遊備案執業,港澳專業人士備案執業範圍擴大到16類。前海對港合作交流機制日趨健全,與香港中華總商會、全港各區工商聯等11家工商協會合作,基本實現港澳主要工商協會對接聯通全覆蓋。
數據顯示,前海已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9萬家,新增外資企業中,港企數量、港資投資態勢強勁。目前,前海已匯聚包括東亞銀行、港交、嘉里中心所等在內的一大批知名港企,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
發揮制度創新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前海始終將制度創新作為開發開放的內生動力。為提升港澳投資者辦事便利度,在全國率先推出港澳商事服務「註冊易」制度,推出「深港通註冊易」「深澳通註冊易」服務,藉助銀行完善的跨境業務網點及操作流程,委託銀行及合作機構免費為港澳投資者提供深企註冊服務,實現「足不出港澳」即可辦理深圳商事登記。
前海營商效率並不止於此,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一次申請、按需發證」,審批辦理時間由49天壓縮至13天,電子印章綜合應用、商事主體歇業登記等創新做法全國複製推廣。另外,對港澳涉稅專業人士跨境執業門檻制度突破,前海不僅率先放寬該領域執業限制,取消須通過執業資格考試的限制,還允許符合條件者可發起設立稅務師事務所。這也將「僅需備案即可執業」的港澳專業人士類別增至16類。前海堅持「先行先試、邊行邊試、合作共試」,各部門各單位在投資、貿易、金融、法治等領域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725項,其中在全國複製推廣65項。
《前海方案》發布後,前海新出台辦公用房、招商引資、深港國際法務區、金融業、新型智庫、餐飲業發展等九項產業集聚和扶持政策,不僅覆蓋寶安、南山等擴區範圍,對港企還按一般扶持標準的1.2倍執行,支持港資企業拓展發展空間。
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前海方案》提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前海不斷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在全國率先形成了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首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實現「三個首批」金融創新實踐。
「前海給銀行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跨境金融創新,以及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能先行先試。」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王祖興認為,前海正推動建立與國際規則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對跨境金融機構有很大吸引力。前海高水平建設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簽約入駐200家金融機構,港資外資機構佔三成。
前海聯動香港建設深港國際法務區,引入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法治機構122家,全國15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7家落戶前海。前海法院選任32名港籍陪審員、16名港澳台和外籍調解員,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適用香港法審理案件均居全國基層法院第一。
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充分利用香港全面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支持前海合作區企業走出去。上合組織青年科技創新論壇在前海成功舉辦,國際性組織加速集聚,引入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等。航空航運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深圳機場貨運航點57個,2021年國際貨郵吞吐量達54萬噸。打造國際一流系列會展品牌,引進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工業展覽會等知名展覽會議。(記者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