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建 深圳市地名學會理事、深圳市寶安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我們在深圳灣公園遊玩,往南眺望,就能看到香港后海灣一側低矮的山丘,山丘下綿延十三公里的海灘,這就是香港唯一產蠔區流浮山。大家知道流浮山盛產的鮮蠔以“生猛白淨”聞名,卻不知流浮山的蠔是由沙井人養大的。
沙井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是著名的蠔鄉,南宋就開始人工養蠔,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沙井就將蠔養到了后海。流浮山一带的海灘屬於天然灘塗,屬於香港廈村鄧氏家族,清光緒年間(1875-1908),便有來自深圳沙井的蠔民與新界廈村合資于此開闢蠔田。廈村出土地,沙井派人管理,從此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的沙井人來到這裏養蠔,有的蠔民住在沙井開船去做蠔,忙完還是要回到沙井,也有一些人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證留在了香港,流浮山就成了沙井人在香港的一塊飛地。據說原籍沙井的香港人有6萬多人,比沙井本地人多一倍還多,几乎家家都有親人在香港,常常聽沙井人說到香港去喝喜酒,沙井人家辦喜酒都會租几台豪華大巴車在酒店外等着,以便送香港來喝喜酒的親人到各個通關口岸去。
沙井蠔民在流浮山養蠔依然採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種植技術。每年農歷四五月間,灘塗上以竹篙、泥瓦筒或石柱插排成行,蠔苗隨水漂流,浮着其上寄生,蠔民稱采苗。第二年將生蠔搬到較深水水域去養殖,短則兩年,長則四年,才能收獲。蠔是季節性的產物,冬至前後陸續上市,直至次年的二月,收蠔、開蠔、晒蠔、販蠔,流浮山都是忙碌的熱鬧景象。
抗日戰爭爆發后,流浮山成了沙井蠔民的避難之所。1938年8月24日,日本兵打到沙井,百姓都外出避難,很多蠔民逃難到南頭,到后海坐船去流浮山,投靠親朋好友。等時局穩定,沙井蠔民才回自己的家。村里許多茅屋被日本鬼子燒掉了。1951年,由於國際封鎖,邊界嚴管,內地人不能隨意進出香港。沙井蠔民因為都有出海證,常在香港那邊上岸加點水,買點吃的東西。一來二去,像走親戚一樣。1961年,沙井蠔業大隊將3981井優質白肉蠔搬往小鏟、孖洲等深水區養殖,全部失敗,該年減收蠔產2萬多擔。為了度過難關,大隊組織蠔民裝稻草、石頭,運到香港流浮山去賣。
1979年,寶安縣里恢復小額貿易政策,沙井蠔民把蠔油、蠔豉、鮮蠔都拿到香港去賣,產品主要賣給五豐行和沙井一個老鄉開的海鮮鋪。每天早上4點鐘,很多貨都集中到這裏賣,買家也多,議價用的是暗標,不喊價,拿個算盤競價,最後公布賣得最高商家。賣的錢買回電視、風扇、錄音機、防火板的台和凳、尼龍床等。當時17吋菲利浦黑白電視機,一台950元人民幣。整個深圳市,沙井蠔業大隊生活最先好起來,在圍頭建起蠔民新村。市里的人們都跑到沙井來買東西。
20世紀80年代流浮山的蠔場。吳序運攝
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取消統購統銷政策,允許蠔民單干,不用再將蠔交售給國家,沙井一些蠔民就去流浮山帮忙養蠔。除了做蠔,蠔民還利用去香港方便的途徑,常在流浮山那邊買些當年國內市場缺少的小商品,如香皂、衣料等,带回來批發出去,賺一點差價。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沙井的海污染了,不能再養蠔了,沙井很多蠔民就在到深圳灣那邊養,把蠔直接送到香港流浮山去賣。這樣能賣個好價錢,也不用再花錢請人開蠔了。蠔民用船把蠔直接運到流浮山蠔田里。等水退了,蠔直接露出來,香港老闆就取出來再賣到酒店,做炭燒蠔,很能賣出好價錢的。當時,在沙井1斤上等的蠔可以賣到40多元,在香港就可以賣到100多元。后來,價格更高,這邊100元,到了香港就是500元。
流浮山養蠔最旺的時候,蠔田約有3000公頃,蠔民1000多戶,賣蠔的攤檔至少也有百來家。流浮山的白泥海灘是香港觀看日落的最佳的位置,在這裏僅有的一條大街上,兩旁的酒樓食肆拔地而起,到處是售賣蠔豉、咸魚等干品的小店,街尾濱海處的海鮮攤檔,供應着花樣繁多的海產。人們在落日余暉映照下一飽口福,曾經一度成為香港訪客的風尚。
沙井蠔民去流浮山做蠔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成就了流浮山蠔的美名。有些人留了下來成為香港居民,為粵港文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冼國林,祖籍沙井,1957年4月出生于香港,習武三十年,曾學太極、洪拳,后來师從葉准學習詠春,是《葉問前傳》電影出品人,在佛山南海區修建西樵山國藝影視城,現為國藝控股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
冼潤長是土生土長的沙井人,父親冼應登年輕時常到香港流浮山賣蠔,拜螳螂拳南傳祖师李崑山學武術。冼潤長六歲時開始習武,學習螳螂拳、翻車拳、六角拳以及各種兵器套路。1974年,入選廣東省惠陽地區青少年武術隊,同年9月參加廣東省第四屆運動會武術專項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1978年,他去了香港。從裝修工人做起,曾成功考入了邵氏電影公司第三期武打演員。現在他已回到沙井,創辦華林螳螂拳傳承中心,活躍在深圳的社區、學校,開展公益武術培訓,每年带隊到粵港澳各地參加武術大賽,獲獎無數,現在是廣東省非遺項目傳承人。
陳國坤,人稱小龍,沙井蠔二村人。父親陳錫強是沙井蠔業小學教师,1980年隨父親去香港流浮山,長大后成為一名特約演員,后經人介紹認識周星馳,2000年擔任電影《少林足球》的排舞师,因貌似李小龍被周星馳賞識,成為星輝旗下的全職演員,2002年參演美國哥倫比亞公司投資,徐克監制的電影《千年僵屍王》,2004年出演《功夫》中的反派大佬更給人留下印象深刻。2006年出演電視劇《李小龍傳奇》,紅遍大江南北。
2007年,深圳灣大橋建成通車,蜿蜒起伏的橋身,仿佛像一條的巨龍,鎖住深圳灣的洋流。隨着西部通道開通,深圳灣不讓放蠔排了,香港那邊也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才能去賣蠔養蠔,沙井蠔民再也不能去流浮山做蠔了。如今,流浮山還有七八十戶人家在堅持養蠔。他們早已不用自己采苗,直接從珠海、台山購入蠔苗,懸于海面蠔排飼養,一個蠔排可養6000只,一年僅能出產140噸,僅佔香港生蠔市場的兩成。
流浮山的養蠔人最年輕也是1979年沙井過去香港的年輕蠔民,如今都是兩鬢斑白的老人,年輕一代多半無意重操祖業,這裏的養蠔業還能堅持多久,誰也說不清楚。
頂圖:20世紀80年代流浮山水產品拍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