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着力解決深圳市現有培訓項目與產業發展匹配不夠、培訓資源供給不足、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受限等問題,近日,深圳市印發《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通過七大工作措施,建立覆蓋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據了解,這也是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完善民生服務供給體制」的重要舉措之一。記者從深圳市人社局了解到,預計至2025年底,深圳全市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達40%以上。
真金白銀發放多樣化培訓補貼
《方案》鼓勵院校、培訓機構、用人企業、行業協會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按照誰承擔培訓成本誰申領補貼的原則,按規定向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發放培訓補貼。
建立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普惠性培訓補貼機制,將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服務社會民生需求的核心職業(工種)納入補貼範圍,根據市場需求、技術含量、培訓成本等因素動態調整培訓補貼標準。
建立技術工人需求動態監測分析體系,編制發布急需緊缺技術工種目錄,將緊缺工種的補貼標準上浮30%。
圍繞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聚焦先進製造、數字經濟、新業態、新職業等領域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實施「卓越技師」培養計劃。為各類就業重點群體提供項目制免費技能培訓,針對不同階段勞動者精準實施差異化政策。
引導社會資源加入大培訓格局
據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聚焦先進製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能人才需求之下,具體工作措施包括加大公共實訓基地投入,探索多渠道投資方式,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優化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的布局和功能定位。
支持職業、技工院校充分發揮教學資源優勢,擴大社會培訓規模,公辦職業、技工院校社會職業技能培訓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後,可按不超過60%的比例提取用於補充單位績效工資,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之外單列管理。
加強企業、行業協會等社會多元主體培訓資源共建共享,高標準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培養載體,打造「政府引導、多元參與」的大培訓格局。
試水建立「技能銀行」
在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上,《方案》通過建立個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存儲個人信息、學習經歷、技能證書、競賽獲獎等信息,實行一人一檔、終身有效。
同時,探索搭建集成職業培訓、技能評價、求職推薦一體化「技能銀行」公共服務平台,逐步完善崗位需求發布、優質課程連結、技能評價考核、培訓補貼政策推送、就業崗位自動推薦等功能。同時配套制定技能學分認證、積累、轉換標準,對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獲得的學分、證書、工作經驗等技能進行認定,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與學歷教育學分貫通。
加強深港澳三地技能培訓合作
在開展粵港澳職業技能培訓合作與交流方面,鼓勵引進港澳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共同設立職業培訓機構,支持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加強與港澳知名院校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在有條件的區域引進港澳或境外技能評價組織,面向三地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建立境外職業技能證書「白名單」制度,加快深港澳三地技能人才評價標準、規則、機制銜接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