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起源於廣東。9月2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十年」新聞發布會,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張文獻在會上介紹,2012年以來,廣東大力弘揚「敢闖敢試」精神,把商事制度改革作為簡政放權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先行先試、開拓創新,推動改革從市場「准入」延伸到市場「准營」,從前端「寬進」推進到後續「嚴管」,以改革突破推動流程再造、制度重構,成為廣東省標誌性改革之一,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至9月20日,廣東省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600萬戶,相比改革前增長了2.1倍,全省市場主體數、企業數、外商投資企業數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數以千萬計的市場主體有力夯實了該省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應該說為穩大盤也做了有力的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發布會上張文獻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廣東毗鄰港澳,外商投資多,經貿往來密切,截止目前,廣東全省實有外商投資企業18.68萬戶,其中港資企業7.09萬戶,澳資企業6491戶,港澳企業加起來佔了外商投資企業的50%以上。
「小切口」撬動制度大變革
「這十年,我們勇於先行先試,推動商事登記制度發生根本性變革。率先以「先照後證」「註冊資本認繳制」等「小切口」撬動制度大變革,推動「辦照難」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張文獻表示,廣東持續深化企業開辦改革,實行名稱自主申報,推行經營範圍登記規範化,推動將企業登記5個環節壓縮為1個,企業開辦時間從35天壓縮到1個工作日以內。率先試點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實行清稅「承諾制」、企業除名和依職權註銷,將簡易註銷登記公示時間由45天壓縮為20天,實現市場主體准入和退出「雙向」便利化。
這十年,廣東協同推進關聯審批制度改革,切實降低市場准營門檻。圍繞破解「准入不准營」難題,推動改革從「准入」向「准營」拓展,讓企業既能進市場的「大門」,也能進行業的「小門」。率先實現「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和地域兩個全覆蓋,將528項涉企經營許可全部納入清單管理,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施分類改革,擴大實行告知承諾制範圍,推動「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特別是在廣東還率先啟動「一照通行」改革,省政府還專門印發了《實施方案》,對企業高頻辦證事項實行「靈活組合、一表申請、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申請材料壓減50%,辦理時限壓縮70%,推動許可審批質量和效率雙提升。
這十年,廣東突出企業辦事體驗,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聚焦市場主體共性和個性需求,最大程度壓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持續提升「一網通辦」服務能力,創新智能導辦服務,應用智能審批標準化,實現「省內通辦」「灣區通辦」「跨省通辦」。率先推出「銀政通」服務,港澳企業和居民可通過商業銀行境外網點,離岸辦理廣東省營業執照。在深圳、東莞、廣州南沙等地先行試點,推廣使用香港投資者簡化版公證文書,最大程度精簡證明文件。對省級本部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涉及現場審查、鑑定評審等特別程序的,按照不低於法定時限20%的要求,壓縮評審環節時限,平均壓減50%以上,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體驗感更優、獲得感更強。
這十年,廣東堅持「放管並重」,不斷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配套。圍繞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推動監管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監管鏈條由事後向事中事前延伸。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將企業年度檢驗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建立企業信息公示、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制度,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全省5.5億條企業信息,全省有157.4萬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28.1萬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聯合懲戒格局逐步形成。突出智慧監管,加強「互聯網+市場監管」建設,特別是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競爭環境持續優化。
推動大灣區登記註冊一體化
目前,廣東正搶抓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以及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南沙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歷史機遇,廣東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有什麼創新做法?
張文獻在回答本報提問時表示,廣東將深化市場主體登記的確認制改革。在2017年廣州南沙在全國率先試點了確認制,這項工作最近也入選廣東首批「十大最具獲得感」的改革案例,這說明改革是發展所向、基層所盼、群眾所需。下一步,廣東將繼續借鑑國際經驗,充分發揮先行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兩個合作區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釐清政府和企業的權責邊界,積極推進深圳特區確認制的立法,圍繞市場主體開辦、培育、歇業、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的改革,推動減材料、減環節、減審批、強公示、強責任、強監管,讓材料更簡單、審批更高效、辦事更方便,構建成熟、定型的市場主體登記制度。
張文獻表示,要推動大灣區登記註冊一體化。十年來,廣東陸續推出了「粵港銀政通」、「粵澳銀政通」等改革措施,大大便利了港澳人士到內地興辦企業。下一步,廣東將對接港澳規則,攜手港澳推進登記註冊的一體化,不斷完善政策規則對接、體制機制創新、平台建設等,建立與港澳銜接、國際接軌的監管標準和規範制度,積極推動港澳簡化版公證文書,拓展「銀政通」服務功能,推進內外資一體化服務,協同推進跨境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探索粵港澳三地的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電子簽名互通互認,提升登記註冊便利化水平。
據了解,大灣區內地9個市現有市場主體的數量佔全省78.68%,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達到了81戶,接近發達國家經濟體水平。張文獻指出,廣東將繼續打造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高地。要重視數量發展,更要重視質量提升,要讓更多的市場主體生得下,更要活得精彩。據介紹,接下來,廣東將認真研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着力提升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使廣東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有鋪天蓋地的成長型企業。同時,強化跟蹤管理,建立健全跨部門、跨領域的數據共享機制,全面準確掌握市場主體經營狀況和發展規律,應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跟蹤管理。同時,大力推進公正監管,健全信息歸集公示、信用約束激勵、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制度,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記者 徐紅)
頂圖:發布會現場。(記者 徐紅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