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恒山,位於山西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天峰嶺海拔2016米,被譽為「人天北柱」。恒山山脈始於太行,橫跨塞外,東西綿延五百里,是塞外高原通往冀中平原的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時,許多帝王名將在這兒馳馬征戰,至今,許多關隘城堡遺跡猶存,氣勢不凡。
一個金秋時節,我和兒子從江城武漢出發,乘火車一路向北,來到恒山。恒山之上,山體裸露,風化破碎,溝谷縱深,落差千米。翠柏蒼松幽洞深崖構成著名的恒山十八景,諸如磁峽煙雨、雲閣虹橋、虎口懸松、斷崖啼鳥、夕陽晚照、幽室飛窟、嶽頂松風…… 每一處都能讓您浮想聯翩。
父子倆互相鼓勁,攀上一個又一個山嵐。在蒼松懸崖之間,曲徑通幽之處,靜靜佇立一座紅牆黃瓦的關帝宮,讓父子倆激動不已!殿堂雖不大,卻樣樣俱全:關帝金面長髯,身着綠袍,端坐於神龕正中,不知哪方信眾,為關老爺獻上了金紅披肩,加上滿牆金黃背景,顯得神聖而飄逸。神龕兩側,侍立關平、周倉等文臣武將,再兩側的牆壁上,是滿壁的關公故事圖。殿外,天風浩蕩,殿內,溫馨祥和。
在北嶽恒山的懷抱裏,能靜靜地佇立在關老爺面前,回望來時的雲霞,展望明日的蔚藍,別有一番情趣。
天下奇觀懸空寺,是北嶽恆山的點睛之作。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亭台樓閣距谷底約50米,建築頗具「奇懸巧」之特色。懸空寺順乎自然,利用峭壁的自然形態,將寺廟建築的平面布局,緊貼懸崖建成立體空間,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應有盡有。懸空寺內,有神像80餘尊。關老爺穩穩端坐寺內懸壁,因年代久遠,關帝的長髯已經不存,只留下安裝鬍鬚的小口,裸露在嘴唇周邊。走遍世界各地,沒有鬍鬚長髯的關公,在懸空寺第一次看到。
從懸空寺北行60多公里,就是山西大同古城。這裏是山西省第二大都市,位於晉冀蒙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晉陝之屏障。這裏曾經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如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等,當然更有赫赫有名的北嶽恆山。
大同古城關帝廟,位於大同市城區大廟角街。據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大同縣志》載,關帝廟創建於元代。廟殿坐北朝南,沿中軸線排列着山門、過殿、武聖殿和春秋樓,整座建築高低錯落,古樸典雅。佇立山門,回首南望,是一座明清風格的戲台。
進山門,左右鐘樓鼓樓遙相呼應。崇聖殿內,正中塑關公騎馬銅像,重2噸,高3米有餘,生動逼真。大殿四壁繪有水淹七軍、生擒龐德、關公喜得赤兔馬、上馬銀下馬金。殿前楹聯曰:
英雄幾見稱夫子,
豪傑如斯乃聖人。
建於元代的武聖大殿,大義參天匾額高懸。兩側楹聯曰:
釋稱佛儒稱聖道稱天尊三教盡歸依,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九流皆尊崇。
這座宏偉的元代遺構,面積400多平方米,殿頂為單簷九脊歇山頂,上覆琉璃瓦,光彩熠熠。大殿設三間神壇,中間塑關帝坐像,左右塑關平、周倉。神龕橫額上的關帝封號,記載了中國皇帝們一次次加封關公的歷史。東西兩壁繪單刀赴會、華容道、臥牛山、灞橋贈別、府庫封金、桃園結義等關公故事圖,均係清代遺存。
中軸線最後是春秋樓,高15米,上下兩層,春秋樓內,關公夜讀春秋像高3.5米,材質為金絲楠木,是黃文壽先生作品。正壁繪溫酒斬華雄,灞橋挑袍,單刀赴會;東壁封金掛印,千里送嫂,義釋曹操;西壁繪關公賺城斬車胄,三江口曹操折兵。登上二樓,正面神龕內供奉金色關公坐像,神龕外側保存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對雕像重新金妝及募捐商行的記載。
好了,中嶽嵩山不細說了,請您自己去尋訪體會。至於三山,有幾種說法,比較正宗的,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中國攝影家 朱正明
北嶽恒山,天下奇觀懸空寺。(朱正明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