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界心聲】港科研乘航天機遇拓太空經濟

【商界心聲】港科研乘航天機遇拓太空經濟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2-11-01 08:26:1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查毅超

 在10月初,國家宣布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香港人有機會參與國家航天任務,不但體現中央的高度信任,更反映對香港科研人才的信心及對香港貢獻國家創科發展的期許。以往航天科技較側重於探索宇宙、登陸月球等任務,但今時今日已發展成增長空間龐大的太空經濟 (Space Economy),將尖端前沿的科研成就、精密製造工藝及通訊技術等,轉化成可創造經濟價值的新興產業。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已達3713億美元,當中衛星產業佔74%;隨着低軌衛星商業化,相信太空經濟產值將不斷增長,民用商業應用亦將越來越多元化。

 創科成就推動工業進步

 太空經濟的機遇已獲得多國重視,發布戰略及經濟發展藍圖等引領投資關鍵技術研發、提升太空產業創新能力、培育新興產業人才及改革法規等,助航天科技商業化。觀乎各國,中國不但擁有驕人的太空探索成就,也是最積極發展衛星技術及投資太空經濟的國家,單在2021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達55次,位列世界第一。「十四五」規劃中,航空航天也是其中一個聚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省巿陸續出台與商業航天產業相關的政策內容,在產業鏈由科研、製造到現代服務業各個關節鞏固核心競爭力。

 太空經濟善用創科成就,創造商業價值,更可將尖端科技引進現有工業提升製造工藝水平,對先進工業具有顯著的驅動作用。而且,航天及通訊技術的民用可能性極廣,可以創造多元新興產業;例如是在農業上以實時技術配合航天科技,提升糧食量;透過太空技術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改善交通系統、公共服務、城市管理成效等。衛星技術並非跨國企業專利,隨衛星走向微型化發展、生產及發射成本逐步下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即使中小企也能善用衛星技術,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抓緊太空經濟機遇

 太空經濟對香港並非遙不可及。香港基礎科研能力穩厚,本地大學團隊亦多次參與國家級航天任務;「創新及科技基金」多年來資助許多與航天科技息息相關的研究,包括電子學、材料科學等。多間大專院校近年推出了航天相關的課程,更有三間大學開辦培訓航天專才的本科及碩士課程,每年約有不少於100名畢業生。香港可說是早已擁有了在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科研創新能力,現在工商業界亦開始投資創科發展,包括香港航天科技集團的創立,在今年7月進駐先進製造業中心,建設佔地18萬平方呎的香港首個衛星製造中心。在2021年,香港更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

 香港航天產業的產、學、研生態圈可見逐漸成形,政府更應積極與大灣區及其他城巿作出合作規劃及政策對接,助香港在產業鏈中站穩最有競爭力的位置。《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指出,廣州、深圳、珠海將建立省航空產業創新平台,成為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的重點城市。香港作為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政府更加快籌劃與區內城巿的合作,推動將香港在航天工程上的頂尖科研能力轉化成「再工業化」的一部分,探索更廣闊的太空經濟潛在商機,助力國家重點科研及經濟產業的增長發展。

責任編輯:趙桐曲 【商界心聲】港科研乘航天機遇拓太空經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