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物考古大發現 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

文物考古大發現 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

責任編輯:楊眉 2022-11-21 21:00:18 來源:中新网

 據中新網報道,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11月21日凌晨0時40分,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樑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噸的沉箱裝載着古船,經過近4個多小時水下持續提升後,在打撈工程船「奮力輪」中部月池緩緩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見,古船時隔150多年重見天日。幾天後,長江口二號古船將被「奮力輪」帶入楊浦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開啟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新階段。

e02ccb1b-5524-4543-90aa-962609b765a2_zsite.jpg

 長江口二號古船多波束聲吶圖。 國家文物局供圖

 文物考古大發現:填補清代晚期古船空白

 2015年,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在長江口崇明橫沙水域開展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時,通過聲吶掃測等技術發現了一艘木質古船,考古編號為「長江口二號」。為進一步摸清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性質和年代,從2016年開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國內專業機構,每年對古船進行水下考古調查和多學科研究。


28b8284f-9823-47dc-a927-4ddd3060b454_zsite.jpg

 部分出水文物。 國家文物局供圖


 經過7年的水下考古調查勘探,探明了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基本情況。長江口二號古船為木質帆船,確認年代為清代同治時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體埋藏於5.5米深淤泥中,殘長約38.1米、寬約9.9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古船上部的船艏、纜樁、主桅杆、左右舷等結構完整,從目前的勘測情況看,推測為清代上海廣為使用的沙船的可能性最大。通過選取4個艙室進行的小範圍清理,艙內均發現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經出水完整或可修復的文物種類多、數量大。另外,在船體及周圍還出水了紫砂器、越南產水煙罐、木質水桶殘件、桅杆、大型船材、鐵錨、棕纜繩、滑輪以及建築材料等大量文物。特別是出水的綠釉杯底書有「同治年制」款,為古船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據。2021年和2022年,上海市文物局兩次組織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對長江口二號古船及周圍進行了水下調查,清理出了前幾次調查未發現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以及一批產自江蘇宜興窯陶瓷器。

 可以說,長江口二號古船是中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發現,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船載文物豐富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填補了我國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長江口二號也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全國水下文物普查期間首次主動發現並進行考古調查的古船,船體的完整性和豐富的船載文物,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運史、陶瓷史、經濟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81d58a90-9f03-4795-bfd6-1ef21d551e85_zsite.jpg

 大力號與奮力輪。 國家文物局供圖

 科技創新大集成:世界首創打撈技術獲得成功

 長江口二號古船從發現到水下調查、再到整體打撈,科技賦能始終是推動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核心動力。在長江口這片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江海交匯水域,找尋水下文化遺產猶如大海撈針。渾水環境是中國乃至世界水下考古發展至今極難跨越的瓶頸。在水下考古工作啟動之初,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等機構的考古工作者與科技工作者開展跨界合作,聯合攻關,自主研發了獲得國家專利的「渾水水域水下成像裝置」,開發了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的「機械人水下考古裝備關鍵技術與應用」,綜合運用無人艇、多波束聲吶、側掃聲吶、淺地層剖面儀和磁力儀等海洋物探設備,對長江口水域開展水下調查,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成為發現長江口二號古船最重要的因素。

 在國家文物局同意採取整體打撈方式對長江口二號古船進行保護後,上海市文物局會同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集成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打撈工藝、技術路線、設備製造,最終研究並形成了世界首創的—「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來打撈這艘古船。該項技術是大膽進行科研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上而提出的全新打撈解決方案,創造性地融合了核電弧形樑加工工藝、隧道盾構掘進工藝、沉管隧道對接工藝,並運用液壓同步提升技術、綜合監控系統等目前全球最為先進的高新技術。此外,為了平穩安全提升弧形樑形成的沉箱並順利將其護送至船塢,創造性地設計並建造出一艘專用打撈工程船「奮力輪」。「奮力輪」主尺度長130米,寬34米,型深9米,設計吃水6米,兩端設有同步提升裝置,在船中部開口,自帶一個長56米、寬20米的月池。穿樑完成後的弧形樑沉箱裝載着古船直接由「奮力輪」從海底提升至中部月池,並轉運、卸載至船塢,一艘船完成了提升、運輸、卸載三項任務,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性強、科技含量高等諸多優點。

df4a46e6-3604-4ac6-9ba0-f975942bd066_zsite.jpg

 古船遺址水域打撈現場。 國家文物局供圖

 今年9月6日,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工程主作業船「大力號」到達古船所在水域,正式開展古船整體打撈和考古保護工作。9月12日,古船整體打撈專用「端板-縱樑」組合框架沉放至設計位置。9月29日,海上施工進入安裝弧形樑階段,正式下穿22組弧形樑中的第1組。11月15日,第22組弧形樑穿樑到位。11月17日,專用工程船「奮力輪」到達古船所在水域,整體打撈出水進入關鍵階段。11月21日,經過77天的海上施工奮戰,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在受新冠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在2022年內順利實施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一方面依賴的是上海的高端製造能力和高效的組織能力,另一方面也證明了首創的弧形樑打撈技術的先進性、穩定性和安全性。這些首次應用於考古與文物保護領域的技術,充分體現了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為水下考古整體打撈模式提供了新方法、開闢了新思路、增加了新案例,為世界水下考古提供了中國理念、中國經驗。(中新網記者 應妮

 頂圖:古船模擬圖。 國家文物局供圖

責任編輯:楊眉 文物考古大發現 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