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香港居民的家庭收入和儲蓄情況有巨大變化,香港大學金融創新及發展研究中心調查顯示,不少港人有儲蓄焦慮感。當中,最強烈的是35至55歲群組。另外,25至35歲群組中,持有淨資產超過300萬元但無餘款理財計劃的受訪者,71%認為儲蓄不足。
中心指出,調查顯示影響儲蓄焦慮感的主要因素為年齡,其次為淨資產規模。受訪者年齡越大,淨資產規模越低,因儲蓄焦慮感而放棄餘款理財的比例越高。
45歲至55歲、淨資產不足100萬港元且無餘款理財計劃的受訪者中,89%是認為儲蓄不足。
55歲以上群組更鍾情保險及貴金屬
調查結果又顯示,92.5%受訪者認為現金理財重要,88.9%受訪者表示近期計畫進行現金理財。
不同年齡群組對現金和衍生成品的偏好差別不大。不過,其他資產類別方面,受訪者偏好明顯隨年齡變化。貨幣基金、股票主要受到25至35歲群組青睞;區塊鏈資產主要受到35至45歲群組歡迎。45至55歲群組更偏好銀行定期儲蓄,而保險和貴金屬主要受到55歲以上群組青睞。
四成半人選擇定存
整體而言,約59%選擇現金和銀行活期儲蓄,44%傾向選擇銀行定期儲蓄,分別有27%和20%受訪者偏好股票和保險。投資者普遍對銀行活期等類似的現金理財滿意度較低,主要是不滿意銀行活定期儲蓄提供的收益率。
港大金融創新及發展研究中心今年6月22日至7月10日期間,通過網上問卷形式,收集1512名介乎20至65歲香港居民的現金理財偏好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