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肅立,奏國歌,升國旗。」升旗手將國旗用力向外一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喜逢大日子,香港商報也迎來了創刊70周年。講起國旗,說起香港與祖國的那些事,現任福建中學(四校)校監,華豐國貨榮譽董事長黃周娟娟和現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的兒子黃楚基(全國政協委員)總有很多故事。因為愛國,黃氏一家人也與商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期待商報在新時代能夠有更長遠的目標。
黃周娟娟(左)及黃楚基(右)期待商報在新時代能夠有更長遠的目標。
香港商報記者 呂明霞
採訪當天,黃周娟娟及黃楚基作為香港福建商會的副理事長參會交流、分享,母子二人見到商報記者分外親切,黃周娟娟高興地講:「原來今年是香港商報創刊70周年呀!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商報一直勤懇跑在新聞第一線,立場堅定有作為。我還記得當年在北京受習主席接見,商報的李小姐幫忙拍了一張照片,至今印象深刻;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也是商報的余生一定要讓我講家翁黃長水升起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相信這份愛國情傳承有多深,我們與商報的友誼也會有多深啊。」
五星紅旗一面代代傳承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福建籍愛國商人黃長水應邀來到北京天安門。當世界上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時,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吩咐員工按照報紙上公布的圖案和標準,連夜趕製五星紅旗。就這樣,當時仍由港英政府統治的香港,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時至今日,這面紅旗被黃周娟娟如傳家珍寶般留存,家族的愛國心也代代傳承。
2019年,商報訪問黃周娟娟的全版報道。
人們總說,僑胞是最愛國的,因為他們明白只有祖國強大,人民在外才不會受欺負。黃周娟娟每講起家翁黃長水和丈夫黃光漢,字裏行間都透驕傲和自豪。1930年,黃長水南渡菲律賓,協助父親經營泉昌號商行,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時,捐款捐物甚至親上戰場,真正經歷過國破家亡,才明白國家於人民的意義。父輩的愛國心深深地影響著下一代子女,熱衷教育的丈夫黃光漢,亦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組建了全港第一支學生升旗儀仗隊。
以愛國心栽培治港人才
因父輩同是愛國商人,黃周娟娟與丈夫黃光漢很早便相識。從青梅竹馬到恩愛夫妻,幾十年來,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壯大家業實現理想。黃光漢一直有個「教書育人」夢,早在二戰之前,旅港福建商會(現香港福建商會)已為貧苦閩籍學子設辦義學,經過多年的發展,終於在1965年於北角建起了第一間校舍。
黃光漢於1988年委任福建中學校監,傾心教育。其子黃楚基曾在訪問中回憶道:「不了解港英政府統治時期的年輕人,總以為那個年代有多美好,實際上,華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備受歧視。純華人學校在教學環境和設施方面差距很大,父親成為校監後,曾向港英政府申請撥地擴建校舍,豈料竟遭歧視,不獲批准。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立馬將小西灣和觀塘的兩大塊土地撥給福建中學,建立第二間和第三間福建中學。」
黃周娟娟說,丈夫早在1992年時就說,要培育治港人才,足見他對國民教育、愛國教育的重視。人們常說,「有國才有家」,黃氏一家人的愛國之心以教育的形式代代傳承,培育了優秀的治港人才。在港英政府時期,在港升國旗、唱國歌不被法律允許,福建中學無懼當局打壓,秉持「關懷同胞、作育英才、愛國愛鄉」的辦學宗旨,堅持傳遞愛國思想;香港回歸後,黃光漢迅速在福中成立全港第一支學生升旗儀仗隊,香港教育署以小西灣福建中學的升旗儀式為標準,向全港中小學普及。2007年黃光漢逝世後,黃周娟娟承丈夫衣缽,在丈夫打造的原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辦學隊伍,從曾經的福建中學三校擴展至福建中學四校。擔任四校校監的黃周娟娟,作風簡樸為人和善,兩代人的積極進取和正能量,同樣體現在子女身上。
以僑為「橋」 愛港愛國
記者與其大兒子黃楚基相識,是在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的活動上。彼時,黃楚基剛任該會會長,聽聞記者是山西人,親切地說:「在異地你也是僑啦,多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吧。」也是從那時開始,港僑聯會從曾經例行報道的社團,變成了更加親切的團體;也是在僑界,記者聽到了更多真實發生過的愛國故事。
黃楚基現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以僑為「橋」,為國為港獻力。
「香港商報創刊至今,已經有70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乃至全世界都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情。讓我印象很深的當然是改革開放和香港回歸。現在人們提起香港,總會想到摩天大樓、摩登城市。我記得剛出生時,香港的高樓大廈並不多,上世紀70年代最高的建築是位於中環的怡和大廈。後來,中環的樓建得一座比一座高,原來的碼頭也搬得七七八八,我也順著潮流,在90年代成為了一名中環『打工人』,從事金融行業。」
那時候的香港,一門心思搞經濟,特別是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受益頗多,迅速實現了從生產製造業、到全球貿易、再到金融地產的轉變;加上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國際化開放,香港成為一座真正的金融城市。
「但坦白講,我本身對金融的興趣不大。」黃楚基說,也許從小受家庭環境和父母的影響,他更喜歡有人情味的工作環境,因機緣巧合,他開始轉向石油能源業,成立華孚石油有限公司,而次子黃楚恆協助母親黃周娟娟打理家族事業,繼續發揚老字號國貨代理商泉昌有限公司的金字招牌。
很多僑界會員在父母一代便相識,子女長大後成為僑界的新鮮血液。
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拼搏的子輩們,並未忘記父母的教誨,並將其發揚光大。黃楚基將心力集中在僑界方面,黃楚恆則在香港中華總商會擔任要職,兄弟二人均是黃光漢獎學教育基金的董事,他們一家為國為民,作出諸多貢獻。黃楚基所重視的人情味和提攜後輩,在僑界社團中也有所體現,很多僑界會員在父母一代便相識,子女長大後成為僑界的新鮮血液。例如現為僑界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廖宇軒,曾在1997年7月1日,同父親一起在上水馬會道歡迎解放軍進駐香港;現為僑界副會長兼青年委員會主任的余偉傑,父親同樣是愛國僑商,並通過裕華將國貨發揚光大。還有許許多多的新面孔、新僑胞,在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黃楚基等首長的凝聚和帶領下,將香港作為故鄉和新的起點,在建設香港的同時,報效祖國。
2016年9月25日,正值中國僑聯成立60周年,港僑聯各首長一同來北京參加國慶典禮。
續保持公正持平路線
經常參加不同活動的黃楚基,與記者也算「老相識」。他笑稱:「相比起我了解商報,似乎商報對我們一家的了解更多、更全面。父親黃光漢是香港商報的顧問,母親黃周娟娟在商報的專訪中講了很多家族歷史。可以說,商報是看着我們家一路走過來的,商報在香港也是一面很獨特的旗幟,我也很期待商報能夠繼續保持公正持平的路線,在新時代的發展中能夠有更長遠的目標。」作為經常讀報的人,黃楚基希望商報能夠聚焦香港乃至內地的商業環境,不僅關注大公司大品牌,也可關注香港本地和內地的老品牌、小企業,成為兩地加深了解、提供貼地資訊的媒體渠道。
2016年,港僑聯組織「體驗絢麗多彩民族文化」香港僑界青年新疆訪問團活動。
2021年,港僑聯舉辦《東方明珠》寫意維港遊,青委成員登上「東方之珠」飽覽維多利亞港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