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在羅湖舉辦的「雙向開放、深度交融」——2022年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交流會上,《羅湖深港深度融合發展白皮書2022》(下稱《白皮書》)重磅發布。《白皮書》分「新羅湖」「向未來」兩大部分,在推進深港深度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全方位展示了羅湖在基礎設施聯通、人才交流暢通、要素跨境融通、產業發展共融、公共服務交融、文化交流心融方面推出的一系列硬招實招。《白皮書》還從羅湖的區域定位出發,通過全域空間對接、產業深度合作、社會融合發展、規則要素銜接等維度,結合羅湖自身資源稟賦,展示了羅湖未來在深港深度融合發展階段的全新布局。
羅湖全域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 深港融合碩果纍纍
羅湖在發展中,不斷探索深港深度合作,為深港融合開拓新路徑。今年11月,羅湖招商大會推出50公頃的土地和200萬平方米優質產業空間面向全球招商,聚焦跨境流量經濟,推動深港在商貿消費、商務服務、特色金融、科技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打造羅湖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區。還圍繞金融、商貿、服務業緊密合作,加快深港跨境消費、投資、支付、徵信創新等深港金融規則銜接方面先行先試,服務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的巨大「增量機會」,將龐大的深港人流轉變為消費流、資金流。
本次大會上發布的《白皮書》,更是明確規劃了羅湖全域(78.8km²)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以口岸及周邊區域(約 9.5km²)為核心的羅湖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區,在口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產業深度合作等方面,推動深港兩地深度融合發展,積極融入「雙城三圈」。
社會融合發展方面,羅湖深港婦女兒童交流活動中心、羅湖深港深度融合發展交流中心、深港青年人才公寓、香港工商專業和青年團體服務中心、羅湖港人子弟學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禮文學校等一批港味十足的民生項目湧現。
規則要素銜接方面,羅湖積極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如拓展數字人民幣深港消費先行示範應用場景;促使人員、貨物便捷流動,探索「入區不入境」「無感通關」「單邊驗放」等創新通關模式;促進民生事業緊密合作,積極爭取跨境醫療轉診、港藥通、跨境支付等;推動跨境執業便利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服務體系,令就業創業協同推進.....一條條措施,一批批項目,羅湖用實績說話,用行動鋪就深港深度融合發展之路,積極引領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羅湖構建「1+1+N」規劃統籌體系 引領深港合作步履不停
深圳與香港陸地接壤面積最大的區域在羅湖,一百多年前香港進入內地唯一的通道就是羅湖橋,香港人到內地的第一站就是羅湖,至今,羅湖仍擁有「最香港」的城區形態。
羅湖區率先成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組建深港口岸經濟帶分指揮部,羅湖還加強與國家部委、省市部門聯絡,積極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組建「北部都會區發展聯盟」,建立羅湖南-香港打鼓嶺片區聯絡機制。
羅湖持續對產業政策進行修訂完善,形成了全新的「1+3+N」產業政策體系,即「1」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3」個實施細則,分別是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實施細則,「N」個專項政策,突出對優勢產業和「7+1」產業集群的大力支持。
為促進深港深度融合,大力支持發展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專項政策方面,羅湖推出了如《深圳市羅湖區支持建築類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建築類企業引進港澳專業人才在羅湖執業;《深圳市羅湖區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鼓勵深港金融合作發展,對深港跨境金融專營機構或專業子公司最高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落戶獎勵等政策。
聚攏港澳人才方面,近年來,羅湖區依托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水相連的獨特優勢,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舉措、服務,全方位提升對港澳人才的吸引力,聚合深港各類人才資源,打造港澳人才融入內地「第一站」,促進深港人才、平台、資本互融互通。如支持深港人才科研合作項目,最高給予3,000,000元經費支持;支持深港合作博士後工作站及博士後科研,最高給予500,000元建設經費支持;支持香港青年、專業人才到羅湖就業生活,發放60,000元專業人才生活補貼,對在羅湖區全職工作滿1年的香港青年,按每年本科2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的標準給予就業補貼等。
打造新羅湖,深港同心向未來。《白皮書》的發布,彰顯了羅湖灣區樞紐擔當,展示了深港深度合作新階段下,迎接港資、港企和港人 「走過來、留下來、融進來」的「羅湖誠意」。(記者 易小婧、陳彥潔 通訊員 陳浪波、劉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