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玩具展,昨起一連四天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這是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後,首個在港舉行的實體展覽,參展商中有逾250間來自內地。連同同步舉辦的香港嬰兒用品展、香港國際文具及學習用品展,三個展覽共有來自17個國家及地區逾1000間展商參加。這只是香港會展業復蘇的開始。根據政府公布的消息,更多大型展覽將陸續有來,香港會展業已渡過嚴寒,迎來春天。
根據政府統計數據,以往會展業帶來的收益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介乎2%至2.5%,以單一行業而言,對香港經濟貢獻頗大。然而歷時三年的世紀疫情,令香港會展業處於冰封狀態,許多大型國際盛事被迫煞停,不少人甚至擔心香港在會展方面的優勢會被新加坡等競爭對手取代。
可幸的是,隨着特區政府因應疫情發展而適時從去年9月起放寬入境限制,香港再次獲得海外展商青睞——去年10月的科技展,海外展商僅佔一成,而現時正在舉行的玩具展、嬰兒用品和文具展,約有一半為香港以外的展商,包括不少廣東企業。有理由相信,隨着內地和香港恢復免檢疫通關,本地會展業將可引入更多「活水」。
香港有「亞洲展覽之都」美譽,具備運作模式成熟、展覽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顯著優勢,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而展覽業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香港一直是海外投資者投資內地的橋頭堡,也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例如今次來港參展的廣東汕頭玩具展商「iM.Master」坦言,疫情之下,過去兩年多銷售策略轉攻內銷,令內地銷售佔比由一成提高到約五成,而來港參展對開拓海外客源非常重要,並對今次展期的銷售額感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屆特區政府並不滿足於現狀,而是積極進取,謀求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香港會展業。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承諾,為協助中小企增加海外訂單,當局將延長「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至今年6月底,隨後更會推出14億元新計劃,在三年內資助超過200場展覽在港舉行;同時,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大型會展的首選地,當局將推展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項目,連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附近的灣仔北重建項目,大幅增加大型會展空間。而新一屆政府上任後,財政司司長、商經局局長、投資推廣署署長,及立法會議員,先後出訪中東和東南亞多國,「說好香港故事」,這對宣傳香港最新營商優勢,推動會展業發展,無疑有積極作用。
貿易發展局透露,計劃今年舉辦超過30個較大型展覽,當中3月舉行的國際珠寶展已有2000多家企業報名,當中一半來自海外,約三分一來自內地;而在4月展覽旺季,當局亦已安排舉辦包括創科展在內的多個展覽。這些利好都有助於香港坐穩「亞洲展覽之都」的寶座。展望未來,在內地和香港落實第二階段通關、直至全面通關的帶動下,再加上特區政府落實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政策,香港會展業必可踏上新台階。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