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23年新年賀詞,在兩岸部分提到「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蔡英文也回應恢復兩岸人民健康而有序的交流,以及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是疫後的共同課題。甫升任中央外事辦主任的王毅也撰文提及要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央外事辦為涉台領導單位之一,王毅的新表述在對台工作上應同樣適用。新上任的國台辦主任宋濤也首次書面談話,促統堅定,但語氣平和。兩岸關係冰封6年多,何時才能熬到春暖花開呢?
民進黨「抗中」路線徹底破產
民進黨在台灣縣市選舉慘敗,揭示了「抗中保台」路線走到了盡頭,「抗中」無法「保台」,已成為台灣主流民意的深刻認知。蔡當局選後以「和平保台」的概念試水溫,民進黨內外雜音不多,說明了綠營也在反思「抗中保台」的問題。其實,台灣在特殊歷史境遇下產生的「保台」意識,本質是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與「當家作主」的天真想法。但在大陸幾十年文武並用的促統壓力下,美國又持續介入和干預台灣問題,台灣社會自然就產生「親美保台」的偏頗認知。然而,往昔40多年「親美保台」是兩岸關係的「次要矛盾」,中美關係雖幾經波折,但始終以交流合作為主軸;如今情勢不可同日而語,中美關係已進入結構性抗衡、戰略性互疑、限制性交流的局面,「親美保台」已成為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此即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將「台獨」與「外部干涉」並陳的意義所在。簡言之,大陸向台灣社會發出明確的信號——「親美」只會害台。
蔡當局應把握疫後和平交流契機
事實上,從這陣子解放軍和美軍釋出的信息,中美軍機在南海上空對峙,體現出中美雙方在台海周邊軍事活動的緊張局勢,與美軍在南海活動有很大關係。蔡當局向北京倡議透過對話化解分歧,卻始終停留在喊話階段;民進黨人士主張把「抗中保台」論述換成「和平保台」,但若無法先向大陸遞出橄欖枝,將淪為空談和話術。溝通和對話是避免誤解的最佳渠道。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曾用「兩岸一家親」,成功邀請大陸來台參加世界大學生奧運會,也成功舉辦了多年的上海台北「雙城論壇」。習近平元旦用了「兩岸一家親」,蔡當局會認同這是兩岸新的通關密語嗎?實在不無疑問。國台辦新主任宋濤表示,2023年大陸將全面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在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宋濤也表示,大陸將繼續促進兩岸各行業、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入兩岸融合發展。問題是,要民進黨蔡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實在不必期待。
「九二共識」的精髓,體現在兩岸領導人會晤、兩岸公權力協商,甚至於兩岸可以同時參加重要國際場合。大陸之所以容許台灣以類似「觀察員」的名義,平等地與大陸、與各國互動,正是因為有「九二共識」。民進黨蔡當局否認「九二共識」之後,台灣與大陸「並存」的全球空間愈來愈小,不但RCEP無緣加入、CPTPP命運難卜,甚至連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都無法加入。沒有「九二共識」,沒有兩岸互信,台灣的全球參與空間不增反減,經過這6年,台灣社會對此應該有更深切的認知。
總之,經過佩洛西竄台、大陸圍島軍演及民進黨在縣市選舉大敗,台灣主流民意已充分認知「抗中」無法「保台」,和平才能保台,保台須務實。新年有新氣象,新人也會有新氣象。大陸仍未改變和平統一的對台路線,事實上,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日前也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首次通電話中勁吹「和風」,象徵着新一年中美關係走向緩和的可能性。兩岸若能利用新冠疫情後恢復交流的契機,善意互動、累積互信,最終實現善意溝通對話,既與緩和中美關係的大方向一致,也對兩岸民眾福祉有利。「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蔡當局應該要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