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逐步恢復通關,由內地到海外的訪港旅客,均料大增。其中,過去內地客佔所有旅客的來港人次,佔比高達75%至80%,而在港消費開支總額,則佔70%左右。為何兩者出現差異?
主因之一,是內地客分為過夜客與不過夜客;後者的在港消費,固然不及前者的多。事實上,查過夜內地客在港的人均消費,疫情及黑暴前一般超過7000元,在所有旅客之中排名第一;反之隨後五位,包括歐洲、大洋洲、美洲、南亞及東南亞等地,人均消費則為6000多元,而中國台灣和北亞只有4000多元。
留港時間愈少,由購物、消遣,到餐飲、住宿等的消費也愈少。作為發達國的日韓,北亞旅客人均逗留時間只有2.2天,所以人均消費開支亦低。相對遠道而來的旅客,人均逗留時間普遍長近4 天,內地客則僅3.3天(已撇除不過夜客計算),即少了20%。
所以,爭取延長旅客留港時間,例如增加景點、拓展更多本地行程等,跟爭取旅客來港其實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