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珠江潮起兩岸闊 灣區奔湧向未來——寫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四周年之際

珠江潮起兩岸闊 灣區奔湧向未來——寫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四周年之際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3-02-18 15:17:25 來源:央視新聞

   不久前,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在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廣州南沙舉行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數百家優質企業,現場達成合作項目853個、投資總額達2.5萬億元。僅僅半天時間,就遴選出的48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金額高達1801億元。

 影響力之廣、吸引力之大、帶動力之強,令人驚嘆!今天大灣區「號召力」可見一斑。面對國內外「三重壓力」,海內外客商折射出世界對灣區未來的強勁信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四年來,「以灣區之名」的高水平經濟活動頻繁舉辦,粵港澳三地協力融通,結出碩果纍纍;舉灣區之力,共同「打造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已經成為最為廣泛的「灣區共識」。

 四年來,抓鐵有痕踐行「灣區使命

 在世界版圖中,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並稱世界四大灣區。

 近年來,許多天文愛好者發現,如果以太空視角向地球俯瞰,在衛星夜景圖中,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這個藍色星球上,燈火最璀璨的區域之一。更讓天文愛好者感到驚訝的是,這片璀璨區域的規模、亮度、密度正在年年遞進。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廣東省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攜手港澳,乘風破浪,披荊斬棘。

 4年時光,擘畫的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實景。

 數據顯示,到2022年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近1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約3萬億元人民幣。

 如果將13萬億放置於全球對比,已經超越韓國,躋身世界主要經濟體前10,與意大利、加拿大處於同一梯隊,發展之快,令世界矚目。

 回望來路,每一程,都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每一程,都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華麗蛻變。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就來到廣東。總書記指出,希望廣東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幾個月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迎來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作了全面規劃。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份長達兩萬七千多字的基礎性文件中,錨定了「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的戰略目標。

 四年來,通達全球的交通體系構成「硬核灣區」

 嶺南春早,從南沙港集裝箱塔吊上極目遠眺,珠江奔騰入海,貨輪穿梭如潮。鋪開一張地圖,以南沙為圓心,以100公里為半徑,你會神奇地發現,這個圓匯聚了粵港澳大灣區全部11座各具特色、潛力無限的城市。

 ——這裏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群。2020年,廣州白雲機場成為全球客運量最大的機場;上個月,廣州白雲機場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年旅客吞吐量連續三年「全國第一」。以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三大國際航空樞紐為引領的世界級機場群正迅速崛起。預計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擁有7座運輸機場、17條跑道,旅客吞吐量達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建成引領全球、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

 ——繁忙的珠江口,港區已經串珠成鏈。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均有港口,分別為深圳港、廣州港、東莞港、珠海港、惠州港、佛山港、中山港、江門港、肇慶港、維多利亞港、澳門港。

 船航四海,港通天下;灣區之城,向港而興。粵港澳大灣區濱江臨海,經濟發達,是世界上通過能力最大、水深條件最好的區域性港口群之一,區域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各灣區之首。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東莞港4個港口已邁入億噸大港行列,深圳港、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更是在全球前五中佔據雙席。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播灑在伶仃洋上,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宛如一道跨海長虹。兔年春節前夕,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迎來車流高峰,出入境車輛數連續創下新高……

 目前,在全長141公里的廣深港高鐵線路上,從廣州到香港,每天上午7點多到晚上10點,開行14對列車,平均每小時就有1對。

 跨珠江口通道已經建成5條,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大橋、獅子洋通道等項目建設加緊推進,架起了大灣區橫向「黃金走廊」。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約25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1430公里,「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

 四年來,不斷延伸的立體交通體系,正在將矗立在珠江兩岸的灣區城市群由「群像」聯結為一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灣區面孔」,大灣區未來的模樣愈發清晰。

 四年來 錨定創新打造「活力灣區」

 創新,從一開始就成為驅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活力基因。錨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創新」二字反覆出現了139次之多。

 四年來,體制機制創新始終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戰場。如果用「攻堅克難」四個字來形容大灣區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的艱難,毫不為過。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特色,也是大灣區建設不得不直面的困難。大灣區建設就是在不斷突破舊有體制機制、在不斷建立新的「灣區連結」的過程中穩步前行。四年來,為了方便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要素的流動,粵港澳三地進行了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如今,隨着「軟聯通」的日益完善,橫琴、前海、南沙三大粵港澳合作平台將發揮出越來越強大的效能。

 在珠海橫琴,「一線」橫琴口岸(二期)工程、「二線」通道海關監管作業場所主體工程已全面建成,完成封關運作硬件準備,「分線管理」配套政策正加快推進;在深圳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已經引入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法治機構155家,全國16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8家落戶前海,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正式掛牌,深圳商事法院設立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在廣州南沙,除了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一批重大平台政策,最讓人「眼饞」的恐怕還是港澳居民個稅優惠政策、南沙企業享受15%所得稅優惠政策和高新技術企業延長虧損結轉年限政策的落地。

 種種這些,為粵港澳三地的要素流動,為大灣區建設的順利實施,搭建了一個「絲滑」高效的作業系統。

1.jpg

 四年來,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初心始終不變。深港河套、粵澳橫琴、廣深港、廣珠澳這「兩點」「兩廊」正在驅動創新資源高速集聚。散裂中子源、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等一大批科研中心猶如「星星之火」,不斷點燃大灣區的科創激情。

 粵港澳聯合創新成為大灣區科技創新的一大特色。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代主任麥沛然和團隊在珠海橫琴設立了實驗室分部,又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澳門大學集成電路微電子研究院,專注於晶片領域的研究。麥沛然說:「深圳是高新大企業集合地,企業對技術的追求和投資有力支持了技術的應用。珠海、東莞等地製造業非常發達,容易實現產品量產。三地分工合作,形成了技術成果轉化的完整鏈條。」

 科技沃土催生企業新苗。目前,大灣區已集聚獨角獸企業達51家,約佔全國的1/6、全球的1/20。

 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已經躋身世界最重要的科創中心之一。我國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粵港澳大灣區的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佔全國的一半。

 四年來,暖心政策構建「民生灣區」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大灣區建設呈現的美好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港澳人士關注大灣區,奔赴大灣區。

 在橫琴,生活就業的澳門居民達6909人,區內澳資企業達5323家。今年元月1日,「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澳門單牌車數量屢創新高。當下,「港車北上」也在加速推進。

 2月8日,橫琴粵澳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台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橫琴和澳門的通關便利化水平。出發點只有一個:便民。

 同一天,廣東人大公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將於3月1日起施行。作為合作區首部綜合性法規,將對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發揮積極作用。

 香港人呂冬在位於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工作。初來南沙時,廣州市和南沙區政府分別給予呂冬科研項目啟動資金和安家補貼。呂冬告訴總台記者,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會有一個非常好的起步,可以在4~5年裏,在大灣區安家,好好工作。允許港澳居民報考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的政策出台以後,累計有超過15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聘用了36人!還有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選擇在大灣區內各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工作,目前多達4100餘人。

 安居才能樂業。如今,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港澳居民及隨遷子女可同等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以及參加中高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於去年9月開學,並將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本科招生。「港澳藥械通」試點實施,累計批准20個藥品和13個醫療器械,惠及患者1326人次;簡化在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註冊審批政策,已有超過46萬瓶港澳外用中成藥進入大灣區內地市場……這些暖心的政策,大大方便了在內地城市居住的港澳居民購買和使用自己熟悉的藥品藥械。

 新時代新征程,大灣區大未來。這是一片續寫傳奇的希望之地,一切奇蹟皆有可能!

 灣區潮湧,未來已來!

責任編輯:羅維維 珠江潮起兩岸闊 灣區奔湧向未來——寫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四周年之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