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港府公布將會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即投資移民計劃,申請者將一定金額的資產(不包括物業投資)投放在香港市場,即可申請來港。消息恍如為香港財金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尤其是證券從業員及保險從業員,有進取者更已開始約見內地客戶,準備展開前期遊說工作。
為何香港財金界反應這麼大?這還要回顧投資移民計劃的歷史。本港投資移民計劃最初於2003年實施,當年香港經濟受到沙士打擊後經濟疲態盡顯,直至內地推出「港澳個人遊」,即自由行計劃;同年10月27日港府宣布推出投資移民計劃,申請者投資650萬元資金,即可來港居住及發展。一下子,香港經濟好像打了強心針,迅速復元過來。
2010年,港府調整了投資移民計劃:一是將房地產投資項目剔除;二是將投資計劃的門檻從650萬元提升到1000萬元。2015年1月14日,港府突然喊停投資移民計劃,理由是當時香港經濟已經復蘇,有聲音認為該政策助長樓市炒風。
12年投資金額約2058億
總結投資移民計劃近12年的成績,據入境處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政府累計接獲40392宗申請,獲批准宗數為24481宗。累計投資額為2058.1億元,其中投資於房地產的金額約425.88億元,投資於指定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債券、投資相連保險產品等)的金額約1632.22億元。
12年投資金額約2058億元,這個金額對於本港樓市而言可能不多,對於每日成交1000億元左右的港股市場而言,那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尤其股市還有一個乘數效應。更重要的是,投資移民計劃的申請者來了香港之後,還會帶動一系列的消費及其他方面的投資。「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投資移民計劃有望為香港經濟緩緩注入新動力,難怪財金界如斯雀躍。(記者 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