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提交了《關於發揮科技領軍企業作用,完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機制的建議》,重點關注各類科技力量的協同組織、人才活力的激發、人才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體制和機制問題,為壯大中國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言獻策。
「建立全產業鏈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要站在全產業鏈角度建立有的放矢的創新體系,使0→1和1→N的創新實現無縫地鏈接。」對於共建創新聯合體、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周雲傑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這是因為他在調研中發現,目前行業里僅有少數科技領軍企業有能力將產業重大需求拆解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攻關任務,對於產業轉型過程中長期困擾的頑固問題、探索性的新問題,多數企業難以憑藉自身力量將其拆解轉化為對應的技術攻關任務,無法形成針對性強的課題「榜單」,進而也就無法將這些課題傳遞至高校等科研組織。
對此,周雲傑建議,擇優遴選一批在需求拆解、項目規劃等方法流程上引領的科技領軍企業,以「揭榜掛帥」等專項支持方式,由企業牽頭,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產業需求—技術難題—科研攻關—產業化應用」的全過程試點,形成可借鑑、可複製的模式。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歸根結底要依靠高水平人才。聚焦如何讓高校人才更多的參與到產業技術攻關等問題,周雲傑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要引導高校優化教師評價考核制度,針對參與國家級平台建設、承接國家戰略的高校院所,在教師職稱評聘及日常考核中,進行企業委託項目權重提升試點;二是擴大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覆蓋範圍,依托行業領軍企業與一流大學,搭建卓越工程師人才校企聯合培育平台,強化高端優質工程技術人才聯合培育體系,夯實人才培養基礎。
「繼產品經濟、平台經濟之後,未來將是生態經濟,企業和大學都要拆掉圍牆,跨界融合成為創新的生態,才能更好地發展。」周雲傑認為,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培養更多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才能充分釋放科技人才的活力。
2022年以來,海爾集團先後與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達成戰略合作,探索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助力更多校企深度融合。
據悉,除了聯合高校激發人才活力、提高人才能力,海爾在企業內部,還積極推進創客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創客合夥人,擁有勞動所得、資本利得和超利分成三項權益,並設立企業內科學家,激發全球2萬多名科研人員的熱情和活力,形成尊重科研人員,鼓勵基礎性和顛覆性創新的氛圍。
與此同時,海爾率先探索開放創新模式,構建了覆蓋全球的「10+N」開放創新體系,鏈接20萬+專家,匯集100萬+全球一流資源,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創新,湧現出大批科技成果。(記者 齊薇然)
頂圖:全國人大代表周雲傑(左一)在海爾再循環互聯工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