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脈搏】發揮中醫藥作用 優化基層醫療體系

【香港脈搏】發揮中醫藥作用 優化基層醫療體系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3-03-27 08:12:3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胡仕楠

    去年《施政報告》指出,新冠疫情令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院系統的後遺症愈見明顯,因此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重整醫療體制,以社區為中心,預防為重。去年12月推出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便以地區康健中心作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並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可見,今屆特區政府深切明白基層醫療為香港醫療體系的一大痛點,更作出相應措施、對症下藥。

    筆者參考《藍圖》,當中指出根據2021年3月公布的最新人力推算,與2017年的結果相比,醫生、護士、牙醫、物理治療師等短缺情況仍然存在,而醫生及護士的短缺情況將於短期及中期內進一步擴大。雖然數據預期香港醫療專業人手短缺情況進一步惡化,但可惜當中的統計並未有包括中醫師人數。截至2022年2月底,全港共有10557名中醫,即每1萬名人口中便有14.3名中醫,顯示中醫業界仍有充裕人手。中醫素來強調「治未病」、「整體觀念」指導治療,因而應該利用其策略優勢和專業知識,進一步擴展基層醫療縱向發展,提高協同效應。

    政府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曾確立中醫藥在香港醫療服務發展中的定位,但現時香港的中醫發展仍然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政府一直未能夠釐清中醫在公營醫療體系的角色定位。在過去10多年內政府成立18間由非牟利組織營運的三方合作教研中心,即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心既非全面獲得政府的資助,亦非由衛生署或醫院管理局管理,未能如一般公營診所提供全面的資助服務予市民。可見,現時中醫多受以私人營運形式,未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推動多元化中西醫協作項目

    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把握《藍圖》帶來的契機,鞏固中醫在基層醫療的角色,逐步融入公營醫療系統。在疫情中,特區政府調動私營中醫界別資源抗疫,資助中醫師為居家隔離的患者,提供免費遙距診症及中藥配送服務。此事件已反映中醫人手不但充足,亦能有效協助預防或復康服務。特區政府可考慮在某些病種高峰期,例如流感、登革熱等,動用中醫資源對抗病症。筆者亦明白現時中醫等服務滲透率偏低,政府亦可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樞紐,建立遍布不同地方中醫診所的網絡。透過更緊密的聯繫,便能聯動更多私營中醫人手,參與基層醫療體系的發展。

    醫管局自2021年起推展「住院病人中醫特別診療服務」,發揮中西醫協作在抗疫治療的優勢。目前為止,只有四種選定病種,即中風治療、癌症紓緩、肌肉和骨骼痛症才獲政府資助進行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中醫優勢病種並不只現時四種,而且當中對象並不只限於住院病人,也可納入到基層醫療。參考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當中不少中醫專業學者針對各種慢性疾病例如潰瘍病、糖尿病、柏金遜症等,分享中醫治療方法和探討與西醫協作的可能性。相比內地,其現時已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標,加強中西醫結合創新研究平台建設,遴選形成優勢病種目錄。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應盡快推動更多元化的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讓中醫藥可在疾病預防、疾病管理、社區康復擔當更積極角色。

    特區政府應盡早擺脫「以西醫為主導」的思想,認真考慮如何善用十八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地區康健中心和將建成的中醫醫院,盡快將中醫納入香港以西醫為主導的醫療體系,讓中醫服務成為基層醫療其中一部分。

責任編輯:高心雲 【香港脈搏】發揮中醫藥作用 優化基層醫療體系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