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大陸行進入最後一站,他扺達上海後,馬不停蹄,今天早上和復旦大學與學生交流,他特別提到這次來大陸,看到自己祭祖的視頻收看率很高,覺得很開心,兩岸都感受到一樣的家國情懷,「踏尋兩岸共同記憶,才能共築更美好的未來,」他呼籲,兩岸一定要讓年青人多交流,才能讓兩岸之間,能夠和平奮鬥,振興中華。
馬英九昨天下飛機後,就直奔洋山港參觀,晚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宴請,兩人互相贈禮,隨後率台灣學生前往上海音樂廳,聆賞中國最早成立的現代大型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演出《兩岸一家親,民樂詠中華》。
馬英九今天到復旦大學交流,這也是他此行到訪的第三所大學,也是最後一次交流。他回顧過去十天的訪問,以及在武漢大學與湖南大學的交流,表示推動兩岸年輕人的彼此交流,是這一代最為迫切的任務。「前幾天在武漢與長沙,兩場交流座談結束後,我就看到兩岸的同學們迫不及待地交換微信,甚至到我們上車了都欲罷不能,根本無需我們催促。可見兩岸的年輕朋友自然交流、自然融合,如此順理成章,也代表着兩岸年輕人只是欠缺機會多接觸、多了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點兩岸當局都應該要更加努力。」
馬英九表示,過去兩場交流,發現兩岸的同學們都關心切身的問題,無論是學制、考試,乃至於出校門後的就業、競爭問題,同時彼此之間對兩岸的中華文化,在台灣與大陸的發展與相貌都很有興趣,「這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真的應該要多為他們做些什麼,除了推動兩岸年輕人更密切交流,也要幫忙他們解決實際上關切的各項問題。」
馬英九提到,此行最重要的初衷,就是這些年來,兩岸因為政治紛擾與疫情因素,各項交流中斷已數年,年輕的一代在這幾年網絡上的趨勢日漸隔閡。「我希望由我此行開始踏出第一步,讓兩岸年輕人重新恢復交流,在年輕的時候,能夠彼此交流,相互了解,多一分接觸,兩岸多一分情誼,友誼越深厚,兩岸之間衝突發生的機率就愈低。」
馬英九又表示,看到大陸電視台製作了他個人祭祖掃墓的影片,點閱人數超過一億,「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讓兩岸都感受到一樣的家國情懷。這次到湖南老家祭祖,帶着年輕朋友們走訪中國歷史的重要地點,踏尋兩岸共同記憶,才能共築更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對兩岸年輕朋友的期許。」他邀請復旦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能夠回訪台灣,「我會親自陪着你們一起到台灣各地走一走,體驗一下台灣的風土民情。」
馬英九分享了這趟到各地,讓他想起中國人祖先都會留下的詩詞,例如在南京烏衣巷,他想到劉禹錫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武漢就想到李白與崔顥寫的詩,李白的詩比較簡短、適合引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到了老家湘潭,祖父書寫曾寫過對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到了重慶看抗戰遺跡,想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現在回到上海,「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都讓他非常有感觸。
馬英九表示,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奮向上,更蘊含復興中華的意義。正與他此行在中山陵題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可以說延續了孫中山先生在去世前所說的「和平、奮鬥、救中國」,「那我們希望兩岸年輕人未來能夠像復旦大學的校訓那般具有深意:「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兩岸之間,能夠和平奮鬥,振興中華。」(記者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