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0日,是穀雨節氣,也是第13個聯合國中文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面朝大海,心向未來」深圳海洋詩歌季,在深圳鹽田迎來收官之作——「海邊雅集·名家對話」和「海上生明月」深圳海洋詩歌季音樂會。
「面朝大海,心向未來」深圳海洋詩歌季,是一個以海與詩,連接與問候世界的跨界人文項目,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深圳市鹽田區委宣傳部、深圳市鹽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項目自2022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發起以來,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影響超過3000萬的用戶,累計閱讀量超過9000萬次。項目由「全民寫詩『在海邊,寫給未來的詩』」「詩歌漫遊城市」「海邊雅集·名家對話」與「海上生明月」詩歌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組成,以期向人們呈現一片開闊而浪漫的精神之海、未來之海。
在「海邊雅集·名家對話」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送來祝福,他特別講到:「海洋孕育着令人難以想像的生物多樣性,並產出着食物、就業機會、礦產和能源。而這些對於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至關重要。此外,海洋有着能將歷史上的人民和文明與我們共同的未來聯繫起來的力量。詩歌——被自然奇觀所驚艷的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有着同樣的強大凝聚力。作為人類最寶貴的文化、語言表達和身份認同的形式之一,詩歌貫穿着每一片大陸上每一種文化的歷史,表達着我們共同的人性和共有的價值觀,將最樸質的詩句轉化為可以催生對話與和平的力量。」
鹽田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玉領表示,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們終於一起見證「海邊雅集·名家對話」與「海上生明月」詩歌音樂會,這兩場期待已久的落地活動於深圳鹽田正式舉辦。希望通過「2023深圳海洋詩歌季」舉辦的各類活動,進一步優化深圳人文環境,推動深圳文化建設向更深更廣更遠的層次發展。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等嘉賓,分別從「當下,為什麼我們格外需要海洋和詩歌」「談到海與詩,你會想到什麼」「海洋、詩歌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意義」等主題,為大家帶來主題演講。
魯迅文學獎得主、詩人李元勝,深圳市政協文化文史委員會主任尹昌龍,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一同進行了深度對話。他們從海與詩對人的治癒出發,談論了自然、文學、藝術對個體生命的意義。
「海上生明月」深圳海洋詩歌季音樂會,則在4月20日晚上於鹽田會堂舉行。這是一場融合戲劇、音樂、朗誦的特別演出。詩人、演員、運動員、音樂家、朗誦家、主持人、市民代表和聯合國官員、駐華大使以不同的方式,聯袂完成這一場特別合作。
整場音樂會通過「致大海」「致自己」「致世界」「致未來」4個篇章展開,以散文詩的敘事方式,既講述着海洋給予人的啟迪、慰藉、激勵和希望;也表達着深圳作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鹽田作為其核心區的問候與期許。
據悉,深圳海洋詩歌季共有12063位來自20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朋友參與投稿,最終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及優秀獎10名,共計16名參與者獲獎。獲獎作品,不僅通過「詩歌漫遊城市」的方式,通過深圳的巴士、地鐵、公交,漫遊於城市之中,給人們帶來詩意;還被創作為演出作品,由演員、藝術家朗誦。(記者 羅國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