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2日第二十三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宣布今年主題為「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From Agreement to Action: Build Back Biodiversity),以期促進支持《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行動。當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與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組織益論沙龍,邀請中國綠化基金會秘書長陳美娜,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原二級巡視員、園林高級工程師楊志華,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青合循環經濟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蔣南青,北京山水夥伴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EMP6期校友鄭嵐,並聯合媒體,共同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在發展與保護之間,探究科學的發展方向。
被忽略的生態資產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文物」「活化石」,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82萬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
楊志華表示,古樹名木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着歷史價值、文物價值、生物學價值、生態價值以及景觀價值。其不僅是生態文化底蘊的象徵、大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載體,同時寄託着人們的鄉愁情思,承載着家國文化。但是伴隨着城鎮區域內道路硬化、局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古樹長勢衰微;而野外散生的古樹則面臨山洪、火災、雷擊等自然災害的威脅,且缺少專人管護,更易被盜伐、破壞。
因缺少系統性研究及法律法規、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古樹名木的安危時刻受到威脅。2023年植樹節期間,中國綠化基金會啟動古樹名木保護計劃,陳美娜表示,希望號召更多有責任的企業和公民一起加入到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中。
「古樹是珍貴的物種,與我們保護大熊貓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森林生態系統與一般資源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的價值很難評估出來。作為生態資產,它是大自然的基礎設施,但多年來,它們被重視的程度遠不及交通等基礎設施。」蔣南青說。
生態系統值多少錢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其實一直都很快,我們現在缺乏的是對於整個生態系統的投資和投入。」蔣南青說。
在鄭嵐所在的山水夥伴,正在服務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周邊的村民,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如,春天采菌子,夏天挖藥材,秋天收蜂蜜,冬天采一些山茱萸曬成干,他們生存的收入是直接來源於自然資源。但隨着市場經濟的繁榮,村民為回應市場需求對自然索取瞬間加大,如陝西秦嶺的筍備受市場關注,一個村子的打筍量很快突破萬斤,而打筍的森林是熊貓、金絲猴等生活的地方。「村民收入增加是一個好事兒,但直面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他們的發展需求,如何去平衡?」
「它是算一個潛在的價值,比如說一棵古樹能夠吸收多少碳,對周圍生態系統、歷史文化傳承等提供了多少價值?」蔣南青認為, 在發展與保護的衝突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在於對生態系統這些價值的獲取和利用,沒有包含在企業的經營成本里。諸如在人類整個食物系統中,很多食品行業的上游都要依賴於水源和森林,但這些資源被免費使用。
「生態系統到底值多少錢?如何證明它是一個有價值的資產,是金山銀山?試想,如果投入古樹名木保護價值可以測算,能夠獲得相應回報,大家主動參與古樹名木保護的積極性是否會大大提升?」蔣南青表示,ESG指標體系就是要通過機制推動生態的價值能夠量化,作為企業成本內部化。當企業投入資金保護生態系統,其ESG的評級體系分就會得到相應的提升,資本市場會依據評級體系,給予企業資本的回報,以此鼓勵企業不斷的為生態系統投資。
多維度發力打造生態閉環
與園林綠化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楊志華,不僅是政策的推動者,也對生態建設飽含深情,他認為,保護古樹名木不僅是保護生態多樣性,也是創造一個美好的營商環境,讓生活環境更美好。「我們推動古樹保護公園、古樹保護胡同等以古樹為中心的不同形式的古樹保護小區。讓公眾出門進園,開窗見綠。」
「《國家公園法(草案)》裏,專門有一章叫做社區協調發展,比如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的建設,比如如何用國家公園的品牌,為當地的企業和原住民賦能讓這些社區可以得到更好的可持續的發展。」身為實踐者,鄭嵐反對將原住民與保護對立起來,「要讓村民看見生態的價值,實現生態的價值,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鄉森林的守護者。這一意識的建立,有利於村民產出好的產品、帶來好的收入,進而激勵村民採取好的保護行動。」
在生態鏈條的上游被充分調動起來的同時,下游消費者負責任的採購和金融機構在投資中對於生物多樣性指標的重視正在反向推動商業界行為的改變。「這其中信息披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披露是企業在ESG評級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不僅便於消費者選擇負責任的企業,企業自身在資本市場也會得到更高的回報,為此企業也會獲得激勵更願意投資到生態系統。」蔣南青表示。(記者 黃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