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建縣之前 新安怎一個坎坷了得

建縣之前 新安怎一個坎坷了得

責任編輯:楊眉 2023-05-27 15:36:33 來源:土生土長深圳人

 明朝隆慶六年(1572),剛從廣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任上平調至廣東任提刑按察司副使的劉穩便馬不停蹄地巡視廣東。當他到達東莞縣南頭地區後,便遇到了以吳祚為首的南頭鄉民代表陳情。南頭鄉民陳情的內容只有一個:建立新縣,我們這離縣城太遠了。

 640 (4).png

 千年南頭

 南頭是當時整個東莞縣南部的一個中心,明朝洪武廿七年,朝廷在此設置了隸屬於南海衛的東莞守御千戶所,並建了東莞所城。嘉靖年間,經歷了屯門海戰後,為了更好地鞏固廣東沿海的海防,朝廷在廣東沿海設置了六個水寨,其中於東莞所設置南頭寨,管轄珠江口東岸至大亞灣之間的海防。

 在此之前,南頭的地位也不容輕視。東晉咸和六年(331),晉王朝設立東官郡和寶安縣,郡治和縣治均在南頭。南朝時,東官郡郡治遷至安懷縣。唐玄宗開元年間,朝廷在寶安縣沿海地區設置屯門鎮,駐地亦設在南頭。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為避惡諱,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也遷到了到涌(今東莞莞城一帶)。而屯門鎮的建制依然保留,繼續駐南頭。

 除了軍事功能,南頭還是當時嶺南地區的鹽業重地。早在漢武帝時,西漢朝廷便在此處設置番禺鹽官。三國吳國甘露元年(265年),吳末帝孫皓在南頭設司鹽都尉,用以統轄南海的食鹽生產,同時修築城池及官署,命名為「司鹽都尉壘」,派軍隊駐守。到了北宋時,南頭一帶仍是重要的產鹽地,朝廷也在此設置東莞鹽場。

 東莞縣沿海的困境

 相比土地平坦而肥沃的莞城一帶,東莞縣沿海主要為山地丘陵,土地的開發並不是很簡單,政府對這裏的控制也很吃力。元末天下大亂,東莞縣南部幾乎被多個勢力「平分」:文仲舉割據歸德場(今沙井、松崗、福永一帶);鄭潤卿割據西鄉、黃田;吳彥明割據東莞場(今南頭一帶);劉顯卿割據平湖;蕭漢明割據鹽田;歐廣父子割據筍崗;何真割據泥崗(個人認為為觀瀾黎光一帶)等。後何真打敗或收編各個割據勢力,統一嶺南,不久之後歸順大明,東莞縣迎來短暫的和平。

 640 (6).png

 元末東莞縣割據勢力

 很快,東南沿海就不平靜了。其時,日本的流浪武士、貪婪商人及沿海漁民組成的海島集團,侵略中國東南沿海,史稱「倭患」。雖然倭寇襲擾的重點在江浙一帶,但廣東一帶沿海也多多少少受到影響。加之,何真家族受藍玉案的牽連,何真之弟何迪「自疑禍及」,便鋌而走險,聚眾作亂,雖何迪之亂很快被平定,朱元璋還是派人巡視廣東沿海,並在東莞縣沿海建起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和大鵬守御千戶所城,以備倭患。

 按照朱元璋設計的制度,衛所實行軍屯制,士兵既是兵也是農,在掃除外界障礙的和平年代,士兵可以照常訓練,並在閒暇時間在土地上耕作,獲得的糧食按照一定的稅率上交給朝廷,其餘的留在軍隊當中,滿足日常需要。當時,無論是東莞所還是大鵬所,都收納了不少海上疍民,充為軍戶。

 640 (8).png

 《粵大記》新安縣沿海

 一開始,衛所制度發揮着積極作用,但隨着明朝時局的穩定,衛所弊端便暴露無遺。被上司壓榨和世代鎖死在衛所讓許多士兵成為「逃兵」,衛所的士兵只剩下老弱,並且軍戶的數量逐年減少,到嘉靖年間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

 640 (9).png

 兩個千戶所均不滿額

 此外,明初實行海禁政策,導致不少以海為生的百姓鋌而走險,違反禁海令出海貿易,甚至有一些成為了海盜,這些人也成了朝廷眼中的不安定因素。而東莞縣南部因山地丘陵眾多,山海交錯且遠離縣治,官府政治控制相對薄弱,因此治安也較為混亂。作為東莞縣南部沿海主要的鹽稅和漁稅,政府徵收也比較困難。官管不到民,民也找不到官,離縣城太遠導致百姓服徭役、打官司都十分的艱難。

 640 (10).png

 南頭距離當時的東莞縣城直線距離100里

 總言之,當時的深港地區,並不是一片太平之地。

 第一次申請設縣

 明朝中葉,除了倭寇、海盜,西方殖民者也來到了廣東沿海。正德十六年(1521),明王朝在南頭海與入侵屯門一帶的葡萄牙人打了一場海戰,最終趕跑了葡萄牙人,這便是著名的屯門海戰。

 屯門海戰結束後,朝廷鞏固廣東海防,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潮州、惠州、廣州、高州、雷州、瓊州等地設置了六個水寨,其中在廣州地區的為南頭寨,防禦地區東至大屋,西至廣海。

 東莞所、大鵬所、南頭寨,並沒有讓東莞縣沿海能安穩。從明初到新安縣建立之前,根據《新安縣誌》記載,深港地區至少遭受到10次左右番夷、倭寇、海盜的侵擾。而大鵬則更加「慘烈」,地處廣惠交界的山區地區,經常成為「倭巢」、「賊巢」,動輒驚動廣州府、惠州府,甚至還驚動了南贛,連惠州府都不得不「越界」管大鵬的防務工作。

 640 (12).png

 萬曆《廣東通志》記載的新安縣

 正德年間(1505-1521),南頭一帶便有有識之士以「地去縣治遠,賦役惟艱,且山海寇肆毒」為由,申請建縣,但朝廷並沒有批准這個奏議。

 第二次申請設縣

 嘉靖四十年(1561),東莞縣及附近地區爆發大饑荒,貧民為飢餓所迫,紛紛起來造反,搶奪糧食。8月,東莞、增城兩縣的饑民裏應外合,衝入增城縣城,大肆搶劫米鋪及其他店舖,人稱「辛酉之變」。

 此時東莞所內外也是人心惶惶,時常有小股饑民結夥出來搶米。這裏人口較多,而且「天高縣官遠」,處於幾乎無人管理的狀況之下,大量的饑民聚集到各個公共場所,時有饑民嘯聚掠米,瞬息生變。在此危急關頭,南園鄉紳吳祚挺身而出,,以身抵禦饑民動亂之潮,並怒目嚴詞責罵:「若屬倡亂乎,果爾首刃我,不則各保妻挈母,速禍也!」鬧事者為吳祚的正氣所鎮服,不敢鬧事,鋌而走險,從而避免了一場動亂。

 辛酉之變十一年後的隆慶六年(1572),南頭終於迎來了一位高級別官員來尋訪。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劉穩巡視海防來到南頭,駐紮於南頭城海道行署,以吳祚為首的南頭鄉紳向劉穩訴說南頭失治的情況,並請設立新縣。吳祚的陳情得到了劉穩的肯定。

 640 (6).jpg

 紀念汪鋐劉穩的汪劉二公祠

 劉穩巡海回到廣州後,先找到其時辭官回鄉的吏部左侍郎何維柏,陳述了南頭鄉民的請求。在得到何維柏的支持後,何維柏又把申請建議分縣的報告上呈兩廣總督殷正茂。在核實之後,殷正茂繼續向上呈報。

 新縣安寧

 在殷正茂上呈條陳後,朝廷很快就批覆,以東莞所(即南頭)為縣治,將東莞南部沿海舊編戶五十六里(110戶為1里)分出來,並賜名「新安」,設有三鄉七都五十七圖。

 根據萬曆《廣東通志》記載,設縣時,新安縣的疆域大致為:「東至惠州府歸善縣界八十里,西至香山縣大海,南至大洋,北至東莞縣界六十里,東南至惠州府歸善縣界一百五十里,東北至東莞縣界九十里,西北至虎門大海西南陸二百四十里。」

 640 (7).jpg

 康熙《廣東輿圖·新安縣圖》

 康熙《新安縣誌》的記載則更加詳細,其時「邑治東西廣九十里,南北袤一百餘里。東抵旱塘凹八十里,為惠州歸善縣抵界。西抵香山縣界。南抵佛堂門重山疊障。北抵蓮花峰六十里,為東莞縣界。東南抵平海守御千戶所,陸路一百五十里,為惠州府界。東北抵半凹山九十里,為東莞縣界。西北抵虎頭門。西南抵香山寨。」(實際上康熙年間新安縣的轄區已經和萬曆年間大有不同,但該志仍沿用萬曆年間的材料,故嘉慶年間重修縣誌的舒懋官認為康熙《新安縣誌》的四至記載不準確)。

 至於「新安」之名的由來,康熙《新安縣誌》記載,「明萬曆改元,剖符設治,始名『新安』,取其『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義」。有學者認為,新安縣之義應為「新寶安縣」。

 而明萬曆年間成書的《郡縣釋名》則記載:「新安縣,隆慶六年置,新縣安寧之義也」。明朝時,廣東分設的新縣,大多縣名都含有朝廷對當地的期望,如從化(遵從教化)、順德(順天之德)、新寧(新會安寧)、長寧(長久安寧)、普寧(普遍寧謐)、澄海(海宇澄清)等。

 640 (13).png

 《郡縣釋名·廣東省》

 只是,新安建縣之後,海盜、山賊依然屢次進犯。而從1840年起,英國殖民者依靠船堅炮利,最終在1898年,新安縣深圳河以南的廣袤土地,成為英國殖民統治之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作者:鄭浩勝

 頂圖:南頭寨地圖 《蒼梧總督軍門志》

責任編輯:楊眉 建縣之前 新安怎一個坎坷了得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