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香港社福開新篇高峰會暨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成立典禮昨天舉行,來自香港、內地和海外的嘉賓,聚焦探討「貧有所扶、障有所援、老有所依」三大主題。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指出,本屆政府以「精準扶貧」策略處理貧窮問題,期望社福界繼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提升市民幸福感;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則表示,社福界是推動紓解民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希望社福界充分發揮貼近基層、聯繫市民的優勢,增進市民福祉。在各方支援和努力下,相信本港社福服務將展現新面貌。
社會福利與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着密切聯繫。香港社福制度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逐步建立,其中,綜援和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多年來為不少弱勢人士提供安全保障;註冊社工亦為紓解市民憂難、維護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大家還記得,去年第五波疫情期間,社福界發起「香港社福界聯合抗疫大行動」,匯聚了200多個機構的力量,為疫情下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適切支援。這些客觀事實充分證明,社福界不可或缺,實在勞苦功高!
當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在中央全力支持下,特區政府一方面全力拼經濟,一方面努力切實改善民生,並取得不少可觀成績。例如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通過政、商、民合作,在去年9月展開「共創明『Teen』計劃」,幫助2000多名貧困初中學生;去年底委任新一屆扶貧委員會,進一步研究和識別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將低收入家庭照顧者的現金支援恒常化並提高金額,以及即將開通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等。
可以看到,特區政府在補齊社福工作短板、增強市民幸福感方面,確實做了大量工作。
特別需要指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化,香港社福事業發展獲得源源不絕的新動能和新空間。早於2014年,特區政府便推出深受本港長者歡迎的「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近年,當局再接再厲,推出更多利民政策,包括實行「港澳藥械通」計劃,容許指定灣區醫療機構使用香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同時亦允許香港合資格長者使用醫療券,支付港大深圳醫院的指定服務費用。昨天,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民政廳就共同推進兩地養老服務領域交流合作與優勢互補,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港府和灣區內地城市進一步溝通協調,推出更多有利於社福發展的政策,惠及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習近平主席在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要實現這一崇高的奮鬥目標,政府當然須要繼續努力,社福界的積極配合亦十分重要。只要特區政府和業界攜手同心,再加上灣區優勢,一定可以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同時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更貼心、更到位的社福服務,更好做到「貧有所扶、障有所援、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