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視察香港時對特區政府和各界提出「四點希望」。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提高治理水平方面,律政司致力做好制度建設,包括讓年輕律師發揮潛力及影響力的「律政同行」計劃;增強發展動能方面,律政司希望做到與國家制度對接,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讓香港發揮積極作用;排解民生憂難方面,亦着力解決大灣區的法律難點、痛點;而在共同維護和諧穩定方面,則持續做好法治教育、國安教育等工作。
參與有關大灣區工作最具挑戰
回望過去一年,張國鈞以一個「忙」字來總結;不過,他高興地說:「忙得開心,忙得起勁,忙得有意義。」
負責領導律政司「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的張國鈞形容,「最具挑戰的正是參與有關大灣區的工作,全因當中的法律對接、系統銜接沒有先例可循。」他說,要做到與大灣區不同城市融合,同時還要記住香港的獨特優勢,尤其是普通法制度。
「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的法律制度不同,即使看似很簡單的問題,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他舉例說,愈來愈多香港市民到灣區內地城市生活,但當他們要處理香港的法律問題,需要做法定聲明書、誓章,過程費時費力。尤其是疫情時,若身在內地港人要在香港讀聲明,在請律師前簽名,一來一回就需要20多天。「內地城市與香港制度不同,這正是難點、痛點,就要爭取做好制度銜接。」
張國鈞提到,聽到有意見如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建議修改宣誓及聲明條例。「要解決這問題就要不斷開會、調研,面臨各種問題。」他指,「如果在大灣區找人宣誓,應該找誰?香港律師離開香港,便無權幫人宣誓;若找大灣區律師去做,但他們由司法部委任,且內地沒有宣誓概念。」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他更點出,最大問題是在香港宣誓時發假誓是違法,屬於刑事罪行;如在內地做誓章,香港法例沒域外法權,有關人士即使回港,執法部門也不能拘捕。「這就形成法律漏洞。這看似簡單,但接下來其實要解決一二三四五的問題。」
「律政司不是不想做好,而是處理兩個制度的問題頗具挑戰性。」張國鈞說,過去一年,所幸在處理大灣區融合工作上,我們充分感受內地部門,包括中央部委和地方部門都希望解決問題。
由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後排右三)擔任主席的律政司「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上周舉行第二次會議。
合力為灣區提供更完善法治保障
「在大灣區建設方面,我們積極爭取拓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措施,助建大灣區國際化營商環境。」張國鈞指出,目前,「港資港法」已在深圳前海實施,供在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即使在沒有涉外因素的情況下,可協議選擇民商事合同適用的法律,包括香港法律。與此同時,「港資港仲裁」亦已適用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容許區內註冊的港資企業可協議將商事爭議提交域外仲裁,包括香港。
他續說,兩項措施為當事人提供更多選擇,增強商界在內地投資創業的信心。目前,許多外國商界也許未必留意到,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外國商界在香港特區成立公司後再到內地投資發展,其實也可享受到相關的好處。
張國鈞介紹,律政司現正與內地有關部委積極探討有序拓展相關措施至整個大灣區,讓有關措施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使更多企業及個體受惠,深化大灣區內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專業合作和優勢互補,展示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特質,協助大灣區建立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並為大灣區提供更完善的法治保障。
展開系列外訪說好香港故事
過去一年,律政司亦有一系列外訪工作。張國鈞說,自己到訪過中東、歐洲以及東南亞的泰國等地,希望說好香港故事。
張國鈞指,自己外訪時,其實並沒有人質疑或責問有關香港國安法的內容,海外商界、專業人士反而更關心香港對投資者保障和香港通關後的情況。他說,歐美有些政客有既定立場,未必會改變;但商界、專業人士就比較客觀,向他們做好解說工作更實際也更重要。
希望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
「律政司希望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張國鈞說,「律政同行」計劃的成員都是工作7年或以下的青年律師,日後會讓他們參與、主持更多活動,讓大家更為認識律政司。
張國鈞介紹,律政司成立相關計劃旨在體現三大「同行」(包括律政司與青年政府律師「同行」;律政司與業界「同行」;律政司政府律師與私人執業律師「同行」),展示律政人員如何與私人執業的律師共同協作。
張國鈞透露,律政司計劃8月底或9月份由「律政同行」籌辦開放日。活動內容包括由律政司青年政府律師簡介工作,並在對話環節與私人執業青年律師和大律師共同分享在同一類案件中的分工和互動,參觀法律樞紐以及與政府律師交流,「司長及我都會參與交流」。他又指,今年第三季打算舉辦「律政司與青年律師同行——大灣區之旅」,「屆時我會率領青年律師和法律系學生代表團訪問大灣區內地城市。」
張國鈞表示,律政司亦希望搶到市場上最好的人才,「過去(我們在招聘上)有什麼不足?就是遲請人!」一個法律人才,法律學系要三年修讀本科、一年深造文憑,之後還要出任見習律師。他又以自己為例,在修讀法律第三年的暑假就已收到律師樓聘書,所以畢業後就可上班,這就是私人市場的「搶人」方式。他稱,未來要到校園介紹律政司工作,要更早發出聘書,與私人市場「搶人才」。
很開心成問責團隊一分子
「今屆特區政府團隊十分團結。」張國鈞形容,自己與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相處很好,很高興可分擔工作,做好補位角色。他說,特區政府問責團隊上下一心,大家都為香港勾畫藍圖而努力。
張國鈞介紹,林定國是很客觀的人,做決定時會聽取所有的意見,從不感情用事。他說,自己最開心就是可以參與為市民工作,過去一年無論是在整個問責團隊,還是律政司同事當中,大家都上下一心做事,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都一起努力去解決。
「因工作太忙,不得不減少了與家人聚會見面的時間,幸得他們體諒,令我十分感動。」張國均說,「當然,我仍努力堅持,希望每晚9時半可以與小女兒講睡前故事,並聽大女兒說說心事。這是與家人相處最重要的時間。」
曾任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的張國鈞,對「轉跑道」已感到適應。「做議員和做官員不同。」他笑言,「議員監察政府,見到政策文件,盡量用批判角色找問題;做官員回應時,答案則要非常準確、小心。議員可以問錯,官員不能答錯。官員責任非常重大,做每個決定都要非常小心。」(記者 林駿強)
頂圖: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的法律制度不同,即使看似很簡單的問題,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 記者 馮俊文攝